[發明專利]基于5G的試驗異地協同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1506.8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79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宋玉鵬;白志強;劉衛芳;趙廣濤;張靜;秦亞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 51219 | 代理人: | 范相玉 |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試驗 異地 協同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5G的試驗異地協同方法及系統。其中,該方法包括:在第一應用端獲取試驗數據;將所述試驗數據通過5G網絡發送至第二應用端;獲取所述第二應用端的操作指令;通過所述5G網絡將所述操作指令發送至所述第一應用端,并在所述第一應用端執行所述操作指令。本發明解決了以往的異地試驗平臺解決的主要是試驗設計、試驗任務管理、試驗過程管理、試驗數據管理等,主要針對試驗任務的過程管理,沒有涉及到試驗設備、試驗實施、試驗再現等過程,并沒有將完整的試驗過程實現異地協同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基于5G的試驗異地協同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5G通信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帶來了新的通信及工作方式上的變革。高帶寬、低延時通信的普及和應用,使得傳統的現場操作工作方式得到變革,對于實驗領域,試驗設備賦予互聯網化和5G化之后,解決了之前遠程控制與數據傳輸延遲的難點,帶來了新的試驗方式的革新。試驗異地協同可解決多地域人員集中辦公難、試驗成本高的問題,試驗資源互聯網化對于客戶按需定制試驗,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的異地試驗平臺解決的主要是試驗設計、試驗任務管理、試驗過程管理、試驗數據管理等,主要針對試驗任務的過程管理,沒有涉及到試驗設備、試驗實施、試驗再現等過程,并沒有將完整的試驗過程實現異地協同,而且投入成本過高,實施過程繁瑣,而且沒有采用現有的基于5G的無線傳輸技術,基于5G的無線傳輸技術在保證信息傳輸實時性的同時打破了有線傳輸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協同效率。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5G的試驗異地協同方法及系統,以至少解決以往的異地試驗平臺解決的主要是試驗設計、試驗任務管理、試驗過程管理、試驗數據管理等,主要針對試驗任務的過程管理,沒有涉及到試驗設備、試驗實施、試驗再現等過程,并沒有將完整的試驗過程實現異地協同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5G的試驗異地協同方法,包括:在第一應用端獲取試驗數據;將所述試驗數據通過5G網絡發送至第二應用端;獲取所述第二應用端的操作指令;通過所述5G網絡將所述操作指令發送至所述第一應用端,并在所述第一應用端執行所述操作指令。
可選的,所述試驗數據包括:攝像數據、VR數據、AR數據。
可選的,所述第一應用端包括:第一試驗平臺、試驗設備。
可選的,所述將所述試驗數據通過5G網絡發送至第二應用端包括:通過所述第一試驗平臺收集所述試驗數據;利用所述第一試驗平臺將所述試驗數據和所述試驗設備的運行狀態通過5G網絡發送至所述第二應用端。
可選的,在所述將所述試驗數據通過5G網絡發送至第二應用端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試驗數據和所述試驗設備的運行狀態在所述第二應用端進行展示。
可選的,所述第二應用端包括:第二試驗平臺。
可選的,所述通過所述5G網絡將所述操作指令發送至所述第一應用端包括:通過所述第二試驗平臺收集所述操作指令;利用所述第二試驗平臺將所述操作指令通過5G網絡發送至所述第一應用端。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基于5G的試驗異地協同系統,包括:第一獲取模塊,用于在第一應用端獲取試驗數據;第一發送模塊,用于將所述試驗數據通過5G網絡發送至第二應用端;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第二應用端的操作指令;第二發送模塊,用于通過所述5G網絡將所述操作指令發送至所述第一應用端,并在所述第一應用端執行所述操作指令。
可選的,所述試驗數據包括:攝像數據、VR數據、AR數據。
可選的,所述第一應用端包括:第一試驗平臺、試驗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150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