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差速器及其工作方法、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1026.1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37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達;戴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48/06 | 分類號: | F16H48/06;F16H48/38;F16H57/0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德國黑措根奧拉***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差速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車輛 | ||
1.一種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軸向(A)、徑向(R)和周向并且包括:
支架(1),所述支架(1)能夠繞著其中心軸線進行周向轉動;
兩個冠齒輪(21、22),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以與所述支架(1)同軸的方式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架(1)的軸向兩側且能夠繞著所述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支架(1)自由轉動,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分別用于與車輛的第一軸和第二軸傳動聯接;
多個差速輪軸(3),所述多個差速輪軸(3)設置于所述支架(1),使得,各所述差速輪軸(3)能夠隨著所述支架(1)一起進行所述周向轉動并且各所述差速輪軸(3)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架(1)進行預定范圍的擺動;以及
多個差速齒輪(4),所述多個差速齒輪(4)與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始終處于嚙合狀態,所述多個差速齒輪(4)分別安裝于所述多個差速輪軸(3)使得,各所述差速齒輪(4)能夠隨著對應的所述差速輪軸(3)一起進行所述周向轉動,同時各所述差速齒輪(4)能夠繞著對應的所述差速輪軸(3)轉動,并且各所述差速齒輪(4)能夠隨著對應的所述差速輪軸(3)相對于所述支架(1)的擺動而擺動,使得所述差速齒輪(4)能夠與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的不同徑向部位嚙合以在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之間分配扭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主體(11)以及與所述支架主體(11)固定且從該支架主體(11)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多個輪軸安裝部(12),并且
各所述差速輪軸(3)安裝于對應的所述輪軸安裝部(12)的自由端部,并且能夠繞著沿與所述軸向(A)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擺動軸線進行所述擺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齒輪(4)的中心部位形成有孔部,
所述孔部的徑向外側部分形成為對應安裝于所述差速輪軸(3)的安裝部分(4h1),并且
所述孔部的徑向內側部分形成為與所述輪軸安裝部(12)對應且朝向徑向外側漸縮的避讓部分(4h2),使得所述差速齒輪(4)隨著所述差速輪軸(3)的擺動而擺動的過程中不與所述輪軸安裝部(12)發生干涉。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器的沿著所述軸向(A)和所述徑向(R)截取的截面圖中,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和所述差速齒輪(4)彼此接合的接合部位形成為弧形形狀,所述弧形形狀的圓心位于所述擺動軸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還包括與所述支架主體(11)固定且從所述支架主體(11)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主驅動銷(13),所述主驅動銷(13)與所述輪軸安裝部(12)在所述周向上間隔開地分布,所述主驅動銷(13)用于接收來自差速器殼體的扭矩以驅動所述支架(1)進行所述周向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驅動銷(13)和所述輪軸安裝部(12)以沿著所述周向交替設置的方式在整周上均勻分布。
7.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差速器的工作方法,在所述工作方法中,所述差速齒輪(4)隨著對應的所述差速輪軸(3)的擺動而擺動,
當所述多個差速齒輪(4)與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的相同徑向部位嚙合時,經由所述差速器傳遞到所述第一軸的扭矩與經由所述差速器傳遞到所述第二軸的扭矩相同;并且
當所述多個差速齒輪(4)與所述兩個冠齒輪(21、22)的不同徑向部位嚙合時,經由所述差速器傳遞到所述第一軸的扭矩與經由所述差速器傳遞到所述第二軸的扭矩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未經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102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