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實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9929.6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9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亞楠;蘇銳;陳亮;周志超;李杰彪;季瑞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G01N30/96;G01N1/28;G09B23/4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閆兆梅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基巖 裂隙 地區 地下水 形成 演化 研究 實驗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水文地質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一種適用于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實驗方法,該方法如下:步驟1、在基巖裂隙額地區對研究區進行取芯鉆探,采集深部原狀地下水;步驟2、將上述步驟1中采集的深部原狀地下水與對應深度的巖芯樣品進行室內不同溫度的水巖作用實驗;步驟3、采集上述步驟2中水巖作用反應后的水樣,送樣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分析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過程,從而完成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過程的研究。本發明的方法能夠通過開展室內深部不同溫度水巖作用實驗,為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定量依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文地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實驗方法。
背景技術
基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山地和高丘陵地帶,含水層巖性以花崗巖為主,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節理、裂隙發育的斷裂破碎帶中。基巖裂隙水是寶貴的地下水資源,但又會對大型地下工程建設構成威脅,尤其是深度較大的工程。而揭示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的形成演化過程是對其勘察評價及合理開發利用的關鍵。然而,由于基巖裂隙水具有非均質各向異性的特點,致使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的形成演化過程的研究非常困難。
為解決上述問題,發明了一種適用于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實驗技術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實驗方法,該方法能夠通過開展室內深部不同溫度水巖作用實驗,為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定量依據。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的實驗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在基巖裂隙額地區對研究區進行取芯鉆探,采集深部原狀地下水;
步驟2、將上述步驟1中采集的深部原狀地下水與對應深度的巖芯樣品進行室內不同溫度的水巖作用實驗;
步驟3、采集上述步驟2中水巖作用反應后的水樣,送樣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分析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過程,從而完成基巖裂隙地區深部地下水形成演化過程的研究。
所述的步驟1中采用雙栓塞水文地質設備采集深部原狀地下水。
所述的步驟2中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2.1、檢測反應前的巖芯樣品的礦物成分及含量;
步驟2.2、將上述步驟2.2中檢測后的巖芯樣品制備成巖粉;
步驟2.3、按照設定的水巖比,稱量上述步驟2.2制備的巖粉,量取的上述步驟1中采集的深部原狀地下水,將巖粉和深部原狀地下水混合攪拌震蕩,得到巖粉和深部原狀地下水混合樣品;
步驟2.4、按照設定的水巖比,稱量一定上述步驟2.2制備的巖粉,量取去離子水,將巖粉和去離子水混合攪拌震蕩,得到巖粉和去離子水混合樣品;
步驟2.5、將上述步驟2.3、步驟2.4中制備好的樣品分別置于不同溫度的恒溫恒濕箱中進行反應,完成水巖作用實驗。
所述的步驟2.2中的巖芯樣品通過破碎、研磨、濾篩制備成巖粉。
所述的步驟2.2中的采用破碎機、研磨機分別進行破碎、研磨。
所述的步驟2.3中的巖粉和深部原狀地下水在錐形瓶中混合攪拌震蕩。
所述的步驟2.3中的錐形瓶瓶口用錫紙包裹,采用高溫皮筋密封。
所述的步驟3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3.1、將上述步驟2.5中反應后的水樣冷卻至室溫,取冷卻后的反應后水樣的上清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未經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99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有機廢棄物氣化處理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玻璃幕墻清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