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9335.5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5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澤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澤鑫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F17/90;C05F17/80;C05F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進行 膠質 海藻 中間體 制作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藻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技術方案是: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包括有底架、操作控制器、第一收集箱、去泥沙粘液機構、重金屬分解機構和黏膠成型機構;去泥沙粘液機構下方設置有第一收集箱。本發明對廢棄海帶進行處理,得到海洋生物肥,利用海帶根部影響生物降解速度的問題進行碾碎處理,同時重金屬分解物不利于土壤活性的特點,預先對重金屬進行處理后,再次對海帶進行處理得到海藻中間體,并通過膠質粘結劑對海藻中間物進行處理,方便存儲于運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藻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
背景技術
海藻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包括維生素、多糖、藻朊酸、甘露醇、甜菜堿、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抗生素以及多種天然植物激素等;海藻生物結構簡單,利于加工提取活性物質,已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工業、農業等領域;海藻肥是指以海藻或海藻提取物為原料,通過發酵、酸堿工藝或肥料混配工藝生產出來的生物肥;海藻肥中的核心物質是純天然的海藻中間體提取物,海藻經過特殊生化工藝處理后,提取的海藻中的精華物質,極大地保留了海洋生物的天然活性成分,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機物有陸生植物無法比擬的銅、鉬、鋅、硼、鉀、鈣、鎂和碘等40余種礦物質元素和豐富的維生素,特別含有海藻中所特有的海藻酸、海藻多糖、甘露醇、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天然植物生物調節劑,如,細胞激動素、生長素、脫落酸和甜菜堿等,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具有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的作用,已引起國內外的普遍關注,利用海藻提取中間體可以與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混配制作成的新型肥料,即為海藻肥;與傳統化肥相比,海藻肥在促進作物增產、提高植物抗逆能力以及無公害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它不僅能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而且還能促進果品早熟,大大改善農作物品質,特別是地蔬菜、瓜果、花卉等經濟作用,應用效果更為顯著;海藻肥還可以與化肥復配成有機、無機復合肥、增強肥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透氣保水能力;另外,由于土地長期使用化學肥料,使生態環境、土壤的理化性狀以及土壤微生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使用海藻肥具備環保、高效及易吸收的三大特性,符合當今國內外肥料多元高效化、復合專用化、長效多功能化和綠色環保化發展的總趨勢;這類新型肥料在農業上的應用是維護農田生態平衡、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現有技術對比CN104744162A針對已有的海藻中間體提取工藝一般分為堿提取法、酸提取法、酶提取法及生物提取法等;其中,堿提取法提取出來的海藻提取物一般呈堿性,品相粗糙,且除海藻酸外其他功能成分破壞嚴重,施用過程中需調整pH值;酸提取法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對功效成分包括海藻酸破壞嚴重;目前國內大多數廠家主要采用堿提取法,即采用堿性試劑在70-80℃條件下對海藻進行化學提取,海藻多糖含量僅為1.0-2.5%;生物提取法則是利用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酶系進行海藻破壁及大分子的降解及轉化,使海藻中的生物活性大分子轉化為更利于作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和水溶性物質,同時,因為在生物提取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強酸或強堿成分,海藻中的營養及生物活性物質得以完整的保留在海藻中間體中;目前,該技術在國內僅限于理論研究階段,尚未進行工業化生產,主要制約原因在于使用菌種單一、降解效率低、海藻多糖含量達不到國家標準、以及生產成本較高等問題,通過微生物降解技術為核心,開發了一種針對海洋生物肥料需求的海藻中間體無損、綠色、環保提取新工藝;由于對海帶的處理方法過于簡單,不能很好的制出海藻中間體;
綜上,目前需要研發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來克服對海帶的處理方法過于簡單,不能很好的制出海藻中間體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對海帶的處理方法過于簡單,不能很好的制出海藻中間體的問題的缺點,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可進行膠質化的海藻中間體制作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澤鑫,未經陳澤鑫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933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