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8869.6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9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亞楠;蘇銳;陳亮;周志超;趙敬波;張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G01N23/207;G01N23/2251;G01N30/96;G01N31/16;G09B23/4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閆兆梅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戈壁 荒漠 地區 飽和帶 地下水 形成 機理 實驗 方法 | ||
1.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收集研究區資料,選擇代表研究區沉積物的典型位置,并在典型位置采集固體樣品;
步驟2、將上述步驟1中采集的固體樣品進行分析;
步驟3、對上述步驟2中采集分析后的不同位置固體樣品進行室內水巖作用實驗,得到液固比樣品,來模擬大氣降水或地表水入滲非飽和帶時與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之間的水巖相互作用過程;
步驟4、采集上述步驟3中得到水巖作用反應后的液固比樣品,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分析,完成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的形成機理實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的研究區沉積物的典型位置包括溝谷上游、溝谷下游、平灘、斜坡四個典型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對固體樣品進行分析包括X衍射分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對固體樣品進行分析還包括掃描電鏡分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3.1、將上述步驟2中采集分析后的不同位置固體樣品與去離子水按照一定液固比混合,得到液固比樣品;
步驟3.2、將上述步驟3.1按照一定液固比混合后的液固比樣品攪拌振蕩后靜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1中溝谷上游、溝谷下游、平灘和斜坡的沉積物固體樣品分別與去離子水按照液固比2:1、5:1、10:1三種比例進行混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1之前還包括準備去離子水、聚乙烯瓶、天平、量筒和移液管的步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1中液固比混合的具體步驟如下:用天平稱取沉積物固體樣品置于聚乙烯瓶中,然后用量筒量取去離子水,加入聚乙烯瓶中,完成離子水與沉積物固體樣品的液固混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2中在靜置過程中,定時添加去離子水至標記處,以保持液固比樣品的體積保持恒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用于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的具體步驟如下:用移液管取靜置后的液固比樣品的上清液,然后進行離心,并將離心液密封保存在聚乙烯取樣瓶中,完成戈壁荒漠地區非飽和帶地下水形成機理實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未經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886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