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28675.6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348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4 |
| 發明(設計)人: | 丁波;劉紅旭;張字龍;邱林飛;王文全;劉章月 | 申請(專利權)人: |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G01N27/62;G01N21/64;G01N1/28;G01N1/30;G01N1/44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閆兆梅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能 盆地 油氣 砂巖 鈾礦 礦體 空間 定位 方法 | ||
1.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確定多能源盆地中砂巖型鈾礦遭受油氣逸散的改造
收集研究區油氣逸散的地質響應方面的資料,包括油氣逸散的直接標志與間接標志;
步驟(2)油氣逸散時間及期次的厘定,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2.1)采集砂巖型鈾礦區含礦層砂巖樣品;
步驟(2.2)針對上述步驟(2.1)中的樣品進行流體包裹體片磨制、油氣包裹體測溫,確定不同世代樣品包裹體的溫度峰值;
步驟(2.3)對上述步驟(2.1)中的樣品進行磷灰石單礦物挑選和含礦層構造熱演化史反演,得到含礦層裂變徑跡最佳溫度—時間曲線圖;
步驟(2.4)根據上述步驟(2.2)中得到的均一溫度峰值和上述步驟(2.2)中得到的含礦層裂變徑跡最佳溫度—時間曲線圖,厘定油氣大規模逸散時間與期次;
步驟(3)砂巖型鈾礦成礦年齡與期次的厘定
通過采取砂巖型鈾礦含礦層砂巖樣品,采用全巖與鈾礦物U-Pb同位素等時線定年方法,結合U-Ra的校正,厘定砂巖型鈾礦成礦年齡與期次;
步驟(4)砂巖型鈾礦形成過程與礦體空間定位及定位標志的厘定
在厘定研究區砂巖型鈾礦遭受逸散油氣改造的基礎上,將上述步驟(2)中得到的采用流體包裹體間接定年方法間接厘定的油氣逸散的時間,與上述步驟(3)中得到的研究區砂巖型鈾礦成礦年齡進行對比,厘定砂巖型鈾礦形成過程與礦體空間定位及定位標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油氣逸散的直接標志包括地表油氣苗、瀝青砂、瀝青脈、地蠟以及地下稠油、瀝青和瀝青砂;油氣逸散的間接標志包括油氣逸散過程中與圍巖相互作用的蝕變效應及其地球化學作用機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1)中的砂巖樣品包括富礦樣品與無礦樣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2)中的將富礦樣品先膠結,然后再對富礦樣品磨制流體包裹體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2)中的磨制流體包裹體片時,通過流體包裹體片巖相學、微束熒光光譜研究查明包裹體成因世代,并選取含烴鹽水包裹體或與烴類包裹體共生的鹽水包裹體群來完成均一溫度的測定,通過均一溫度的數據統計分析,確定不同世代包裹體的溫度峰值。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3)中對無礦樣品進行磷灰石單礦物挑選和含礦層構造熱演化史反演的具體步驟如下:將步驟(2.1)中的無礦樣品進行粗碎、細碎、篩分、淘洗、磁選、重液分選處理,并在挑選出無礦樣品中的磷灰石單礦物,進行制靶、中子輻射、鏡下裂變徑跡統計,獲取裂變徑跡長度、年齡;對磷灰石單礦物進行含礦層熱演化史反演,擬合出含礦層裂變徑跡最佳溫度—時間曲線圖。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4)中將步驟(2.2)中得的均一溫度峰值投影至步驟(2.3)中得到的含礦層裂變徑跡最佳溫度—時間曲線圖上,從而間接的厘定盆地油氣大規模逸散的時間與期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多能源盆地中油氣逸散與砂巖型鈾礦礦體空間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砂巖型鈾礦成礦年齡與期次的厘定具體步驟如下:針對砂巖型鈾礦鉆孔巖心開展取樣,每組砂巖樣品包括富礦砂巖、含礦砂巖、貧礦砂巖,經過碎樣,測定鈾礦全巖U-Pb同位素等時線年齡,并結合樣品Ra含量來校正全巖U-Pb同位素等時線年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未經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867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