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茶豐產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8230.8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499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高曉敏;王琚鋼;劉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銅仁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554300 貴州省銅***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茶 豐產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茶豐產種植方法,涉及農產品種植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造林地宜選擇土壤深厚土壤厚度60cm以上,至少要超過40cm、排水良好、肥力較好,濕潤、透氣性好、微酸性pH值范圍:5.5—6.5的砂質壤土、輕粘壤土。本發明通過設置新型選種方法,解決了現有油茶樹存在著掛果晚、產量低、效益慢等問題,使得油茶產量提高,茶農效益提高,且本發明通過設置病蟲防治防治方法方法,解決了現有茶樹在坐果時受到病蟲害影響,導致產能下降,深知絕收。使得有效提高產量,使得茶油品質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產品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油茶豐產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是油茶的原產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屬山茶科是我國主要的和特有的木本油料樹,油茶樹壽命長,適應性強,丘陵、山地、溝邊、路旁均能生長,不與糧、棉爭地。油茶不僅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時是一種常綠闊葉樹,葉厚革質,且樹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因此,也是防火林帶的優良樹種,我省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各縣均可栽培,我市油茶栽培垂直分布以400m以下的低山、相對高2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丘陵及盆地周圍較適宜栽培,在崗脊及陰坡日照時間短,冷得早,易遭霜凍和北風為害,會使油茶向高生長,側枝短,果枝少,產量低,不適宜油茶大面積生產,目前,現有油茶在全國的栽培面積為6000萬畝左右,但在新造林地中存在著掛果晚、產量低、效益慢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茶豐產種植方法,以解決了現有的問題:目前,油茶在全國的栽培面積為6000萬畝左右,但在新造林地中存在著掛果晚、產量低、效益慢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為一種油茶豐產種植方法,包括,一種油茶豐產種植方法,整地方法、選種方法、種植方法、管理方法、嫁接方法、病蟲防治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油茶對造林地要求不嚴,但為了高產穩產,造林地宜選擇土壤深厚土壤厚度60cm以上,至少要超過40cm、排水良好、肥力較好,濕潤、透氣性好、微酸性(pH值范圍:5.5—6.5)的砂質壤土、輕粘壤土,石灰巖山地不能栽植,但盡量避免在山頂砂粒含量高的不保水的砂性土和排水不良地種植,并且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要進行整地。
步驟二;全墾整地,在平坦或緩坡地可采用全墾整地(坡度在15°以內),可在9月份左右,進行整地,深度,山區20--25cm,丘陵25--30cm,清除石塊、樹根等雜物,讓土壤暴曬熟化,到11月耙平后環山定點挖穴,穴6O ×60×60cm。
進一步地,所述選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油茶采種要把好片選、株選、果選、籽選這四關,選取粒大、飽滿、種殼黑褐色、無病斑、有光澤的新鮮優質種子。
步驟二;注意種子貯藏方法:茶果采回后,不能堆漚,不能曝曬,應薄薄地攤在空氣流通、干燥的地方,讓其自然開裂脫粒,種子室內陰干貯藏。一般多用濕沙在地面上層積貯藏,也可采用窯藏。
進一步地,所述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以條播法為宜,冬春季均可播種,冬播在l1月,春播在2至 3月,冬播的溝寬10至12cm,溝距18至21cm,深4至5cm,每畝播種量 100至125千克,播前種子要水選和消毒,播后覆土3至4cm,再薄薄蓋一層稻草,在4月下旬應揭草,當苗高10cm左右時可施速效氮肥,3-5片真葉時,再施復合肥。
步驟二;在播種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然后在播種后要覆蓋上一層細肥土并在其上蓋上一層薄草,以便保持土壤的濕潤,使種子盡快發芽、出土,當種子發芽出土后,需要在陰天或者是傍晚的時候揭開薄草,并及時進行除草和松土工作。
進一步地,所述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銅仁學院,未經銅仁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82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