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緊限力停止式芯軸和卷收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8114.6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8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施炳軍;趙轟;吳佳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2/36 | 分類號: | B60R2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源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4 | 代理人: | 馮德魁;張艷梅 |
| 地址: | 315456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緊限力 停止 式芯軸 卷收器 | ||
本申請公開一種預緊限力停止式芯軸和卷收器,包括:同軸設置的芯軸本體、消音彈片、限位固定環以及可鎖止軸頭;芯軸本體設置有定位凹槽,限位固定環容置在定位凹槽內,限位固定環上設置的第一預鎖止結構與可鎖止軸頭設置的第二預鎖止結構螺旋連接;在非鎖止狀態時,第一預鎖止結構與第二預鎖止結構形成預鎖止節段;在鎖止狀態時,第一預鎖止結構繞第二預鎖止結構旋轉,第一預鎖止結構覆蓋預鎖止節段,消音彈片抵壓于限位固定環。本申請第一預鎖止結構和第二預鎖止結構的結構簡單,通過螺旋連接即可實現限力,從而簡化多級限力結構與芯軸本體的裝配方式,消音彈片抵壓于限位固定環,從而提升結構連接的穩定性以及降低噪音。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汽車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預緊限力停止式芯軸和一種卷收器。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用戶對于汽車安全帶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傳統緊急鎖止的安全帶在發生碰撞時,安全帶織帶會對乘員胸部產生較大壓力,使得乘員胸部受到一定的傷害。為了提高保護效果,限力安全帶誕生了。限力安全帶的卷收器內部有一根可在規定扭矩旋轉的限力桿。當發生碰撞后,安全帶卷收器鎖住,安全帶織帶停止從卷收器拉出,隨著作用在安全帶織帶上的力值增加,卷收器內部限力桿的扭矩逐漸變大。當扭矩達到限力桿的啟動扭矩后,限力桿開始以相對恒定的扭矩轉動。此時,卷收器不再限制安全帶織帶的拉出,卷帶筒隨著限力桿旋轉,安全帶織帶以相對恒定的力值從卷收器上拉出。這樣,作用在乘員胸部的力值將不再升高,保持當前的胸部壓力直至碰撞結束。由于乘員胸部的壓力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提高了對乘員的保護效果。
但是,由于發生碰撞產生的作用力較大,現有的限力桿可能無法滿足當前的保護需求,因此還會給乘員帶來傷害。為了避免該情況發生,現有技術中在卷收器中設置了多級限力結構,例如多個限力桿組合的方式等。但是現有的多級限力結構較為復雜,且多級結構的連接會產生晃動,繼而產生異響,不利于提升用戶體驗。
因此,生產一種結構簡單的卷收器的芯軸,提升結構連接的穩定性以及降低噪音,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預緊限力停止式芯軸,以解決現有卷收器的芯軸的多級限力結構的結構復雜,成本較高,不利于大批量生產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卷收器。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預緊限力停止式芯軸,設置在卷收器上,包括:同軸設置的芯軸本體、消音彈片、限位固定環以及可鎖止軸頭;
所述芯軸本體的一端部設置有定位凹槽,所述限位固定環容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內,并隨所述芯軸本體的同步轉動;
所述消音彈片容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內,并沿所述軸線方向設置在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和所述限位固定環之間;
所述限位固定環上設置有沿環繞軸線方向布置的第一預鎖止結構;
所述可鎖止軸頭朝向所述定位凹槽的第一鎖止端部設置有第二預鎖止結構,所述第一預鎖止結構與所述第二預鎖止結構螺旋連接;
在非鎖止狀態時,所述限位固定環螺旋連接在所述第一鎖止端部上,且所述第一預鎖止結構與所述第二預鎖止結構在所述軸線方向形成預鎖止節段;在鎖止狀態時,隨著所述芯軸本體帶動所述限位固定環轉動,所述第一預鎖止結構環繞所述第二預鎖止結構旋轉,所述第一預鎖止結構覆蓋所述預鎖止節段,以實現所述第一預鎖止結構與所述第二預鎖止結構的鎖止,且所述消音彈片抵壓于所述限位固定環。
可選的,所述限位固定環還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凸出所述限位固定環的周向壁體的外表面設置;所述限位凸起可與所述定位凹槽的限位槽卡接,以使所述限位固定環卡裝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可選的,所述消音彈片包括環片本體和緩沖彈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81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