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串聯電池組中單體電池極性自動切換電路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7383.0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24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東;魯濤;王亞輝;萬偉雄;王振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弓長 |
| 地址: | 71004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串聯 電池組 單體 電池 極性 自動 切換 電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串聯電池組中單體電池極性自動切換電路,于,包括有單體電池,所述單體電池的兩端均電性連接有自動開關切換線路,單體電池兩端通過各自的自動開關切換線路電性連接有DMOS自動極性切換電路,所述DMOS自動極性切換電路電性連接有超級電容。本發明在超級電容與串聯電池組的節點之間加入一組由DMOS構成的自動極性切換電路,減少了超級電容與串聯電池組的節點之間的線路根數,只需要原來一半的線路根數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成本與線路復雜程度,簡化了控制程序邏輯,同時提高串聯電池組均衡充放電的安全可靠性與靈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源轉換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串聯電池組中單體電池極性自動切換電路。
背景技術
現如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普及,但是新能源汽車本身也存在著些許問題,其中新能源汽車的一大問題是電池的充電均衡問題問題,新能源汽車的蓄電池是由多個串聯電池組并聯組成,而對于一組串聯電池組中的單體電池進行充放電時,串聯電池之間節點需連接至一個公共超級電容進行能量均衡。每個節點對于相鄰兩個單體電池而言一個為正極,另一個則為負極。為了保證每節電池充放電時超級電容兩端的極性不發生錯誤,常規電路中往往采用了兩倍于電池節數的電池線路進行多次切換,大大增加了成本和線路復雜程度,對于控制程序邏輯的編寫也過于繁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串聯電池組中單體電池極性自動切換電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新能源汽車的蓄電池的電池線路復雜,控制程序邏輯的編寫繁瑣的問題。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串聯電池組中單體電池極性自動切換電路,包括有單體電池,單體電池的兩端均電性連接有自動開關切換線路,單體電池兩端通過各自的自動開關切換線路電性連接有DMOS自動極性切換電路,DMOS自動極性切換電路電性連接有超級電容。
本發明的特點還在于:
自動開關切換線路包括有1個電阻與1個光耦繼電器,單體電池的兩端線路BT0連接至光耦繼電器U0內光三極管的集電極,光耦繼電器U0內光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至CAP A端口,控制芯片IO口S0引腳連接至光耦繼電器U0內發光二極管的陰極,3.3V電源經過限流電阻R1連接至光耦繼電器U0內發光二極管的陽極,其余線路順次按照以上方式連接;BT0、BT2、BT4、BT6、BT8、BT10、BT12通過光耦繼電器U0、U2、U4、U6、U8、U10、U12并聯連接至CAP A端,BT1、BT3、BT5、BT7、BT9、BT11通過光耦繼電器U1、U3、U5、U7、U9、U11并聯連接至CAP B端。
光耦繼電器的控制端電性連接有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的控制程序具體按照以下步驟實施實施:
步驟1、檢測各個單體電池電量;
步驟2、根據步驟1的結果選擇需要進行充放電的單體電池;
步驟3、根據步驟2結果進行單體電池切換。
DMOS自動極性切換電路包括有四個雙通道MOS管,四個所述雙通道MOS管其中一對是P溝道的雙通道DMOS-P管Q1與Q2,另一對是N溝道的雙通道DMOS-N管Q3與Q4,CAP A端與Q1的Pin_1相連、經過R5與Q2的Pin_2Pin_4相連、經過R2與Q3的Pin_2Pin_4相連、經過R4與Q3的Pin_1Pin_3相連、經過R7與Q4的Pin_1Pin_3相連、經過R8與Q4的Pin_2Pin_4相連、與Q4的Pin_7Pin_8相連;CAP B端經過R1與Q1的Pin_2Pin_4相連、與Q2的Pin_1相連、與Q3的Pin_7Pin_8相連、經過R3與Q3的Pin_1Pin_3相連、經過R4與Q3的Pin_2Pin_4相連、經過R6與Q4的Pin_2Pin_4相連、經過R8與Q4的Pin_1Pin_3相連;Q1與Q2的Pin_5、Pin_6、Pin_7、Pin_8相連接,Q1與Q2的Pin_3并聯至PE A端,Q3與Q4的Pin_5Pin_6并聯至PE B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工程大學,未經西安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73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七軸聯動式高效數控鏜孔機
- 下一篇:多曲面金屬板幕墻安裝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