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攪拌以及便于余料排出設備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126817.5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19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登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登全 |
| 主分類號: | B28C5/20 | 分類號: | B28C5/20;B28C5/24;B28C5/08;B28C7/12;B28C7/16;B02C4/08;B02C4/28;B02C4/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3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施工 混凝土 攪拌 以及 便于 排出 設備 | ||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攪拌以及便于余料排出設備,包括:支架,用于起到安裝作用;破碎組件,用于混凝土原料的破碎,破碎組件設置于支架的頂部;落料漏斗,用于破碎后的原料落入,落料漏斗的大頭端面向破碎組件,落料漏斗的小頭端面向下設置;加水管,用于加水與破碎后的原料混合,攪拌主體,用于儲存破碎后的原料,旋轉組件,用于帶動攪拌主體旋轉,攪拌組件,用于原料均勻混合,排料組件,用于殘余的混凝土排出,傾斜組件,用于傾斜攪拌主體,出料盒,用于儲存攪拌后的混凝土,本發(fā)明解決了傳統(tǒng)的設備對混凝土攪拌不均勻,以及殘余混凝土無法排出的問題,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以及提高了設備的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攪拌以及便于余料排出設備。
背景技術
混凝土,簡稱為砼,其誕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混凝土攪拌機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機械,主要由拌筒、加料和卸料機構、供水系統(tǒng)、原動機、傳動機構、機架和支承裝置等組成,混凝土攪拌機在攪拌出料完成后攪拌桶內往往會有混凝土剩余,如果不清理桶內剩余的混凝土,剩余的混凝土會干涸在攪拌桶內,導致攪拌桶容量降低,甚至會影響后續(xù)的混凝土的配比,從而影響攪拌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現有的清理方式通常采用水桶往進料口和出料口加水,使混凝土稀釋,粘附能力降低,再通過攪拌桶轉動從出料口將剩余混凝土排出,然而這樣的加水方式只能將攪拌桶的進料口和出料口進行細致清洗,攪拌桶的中間部分因水流沖擊力不強,水往往會從混凝土表面直接經過無法混入混凝土,對混凝土進行稀釋,從而導致攪拌桶內依舊會混凝土殘留,影響攪拌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混凝土在設備里攪拌時,傳統(tǒng)的攪拌設備對混凝土的攪拌沒有達到均勻的效果,并且攪拌設備里的混凝土出料時,由于粉料部分會堆積在設備的側壁,從而造成殘余的混凝土留于設備內部,傳統(tǒng)的設備無法對殘余的混凝土進行排出,長時間會對設備損壞,因此,對于這些問題,應該設計一種能夠均勻攪拌混凝土,以及能夠排出設備內殘余混凝土的設備。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攪拌以及便于余料排出設備,本技術方案解決了傳統(tǒng)的設備對混凝土攪拌不均勻,以及殘余混凝土無法排出的問題。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攪拌以及便于余料排出設備,包括:
支架,用于起到安裝作用;
破碎組件,用于混凝土原料的破碎,破碎組件設置于支架的頂部;
落料漏斗,用于破碎后的原料落入,落料漏斗設置于破碎組件的底部,落料漏斗的大頭端面向破碎組件,落料漏斗的小頭端面向下設置;
加水管,用于加水與破碎后的原料混合,加水管設置于落料漏斗的側壁上;
攪拌主體,用于儲存破碎后的原料,攪拌主體呈臥式設置于落料漏斗的下方;
旋轉組件,用于帶動攪拌主體旋轉,旋轉組件設置于一個底板的頂部,并且旋轉組件還安裝于攪拌主體的底端;
攪拌組件,用于原料均勻混合,攪拌組件設置于攪拌主體內部;
排料組件,用于殘余的混凝土排出,排料組件設置于攪拌組件上,并且排料組件還位于攪拌主體內;
傾斜組件,用于傾斜攪拌主體,傾斜組件設置于底板的底部;
出料盒,用于儲存攪拌后的混凝土,出料盒設置于攪拌主體的一端。
作為一種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攪拌以及便于余料排出設備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
破碎組件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登全,未經陳登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681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