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股骨頭壞死支撐棒及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5698.1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49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蓋增;袁先枝;張金;李樹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清生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74 | 分類號: | A61B17/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82 重慶市大渡***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股骨頭 壞死 支撐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股骨頭壞死支撐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頭段棒和尾段棒,該頭段棒中心設有頭段內孔,該尾段棒中心設有尾段內孔,該尾段棒外側壁上具有第一外螺紋,該頭段棒外側壁上設有第一螺旋凹槽,該頭段棒內側壁上設有第一徑向孔且該第一徑向孔使第一螺旋凹槽與頭段內孔連通。本發明能提供足夠支撐強度,同時在植入前期可將股骨頭內引起內壓增高的組織液全部流出骨外且在植入后期能預留一定空間讓新骨細胞生長,使患者在正常行走的情況下,避免股骨頭塌陷,有利于骨組織長入與支撐棒緊密結合增加力學性能。另外,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股骨頭壞死支撐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股骨頭壞死是骨科臨床常見而又難治的慢性疾病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股骨頭壞死患者約有3000萬人,中國約有400萬人。該疾病早期多表現為髖關節周圍隱痛、活動后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股骨頭塌陷,最終只能更換人工關節。在股骨頭壞死早中期進行臨床干預,延緩或阻止股骨頭塌陷是保髖的重要措施。以往對早中期患者主要干預方法為對股骨頭進行鉆孔減壓,單純減壓雖能緩解疼痛癥狀,但由于壞死區缺乏力學支撐,可能會加快股骨頭塌陷。
現有已公開有一種股骨頭壞死支撐棒(公開號CN207745180U),其植入股骨頭內進行支撐,可防止股骨頭塌陷,但是股骨頭內容易存在內壓增高的問題。
現有已公開有一種置入股骨頭里的支撐棒(公開號CN201500170U),其棒體是空芯圓柱狀,棒體尾部都是與棒頭旋緊結合,棒體的尾部外壁上有螺旋螺紋,棒體尾部都是與棒頭旋緊結合,棒頭的頂部有一個與棒體尾部同心的導針孔。其具有塌陷軟骨外殼支撐能力,可根據股骨頭的長短選擇不同的棒頭組合,僅設置一個導針孔,存在減壓效果不足,同時棒頭外壁面光滑而不利于新骨組織生長,且降低了與支撐棒的結合強度。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中的一個或多個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股骨頭壞死支撐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股骨頭壞死支撐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頭段棒(1)和尾段棒(2),該頭段棒(1)中心設有頭段內孔(1-1),該尾段棒(2)中心設有尾段內孔(2-1),該尾段棒(2)外側壁上具有第一外螺紋(2-2),該頭段棒(1)外側壁上設有第一螺旋凹槽(1-2),該頭段棒(1)內側壁上設有第一徑向孔(1-3)且該第一徑向孔(1-3)使第一螺旋凹槽(1-2)與頭段內孔(1-1)連通。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時將頭段棒(1)和尾段棒(2)同時植入股骨頭內,而該尾段棒通過其第一外螺紋與股骨頭螺紋旋合固定而阻止了頭段棒向外滑出。第一,由于頭段棒(1)和尾段棒(2)植入股骨頭內,可實現對股骨頭壞死區域產生很好的支撐作用,可避免股骨頭塌陷;第二,由于頭段棒(1)外側壁上設有第一螺旋凹槽(1-2),該頭段棒(1)內側壁上設有第一徑向孔(1-3)且該第一徑向孔(1-3)使第一螺旋凹槽(1-2)與頭段內孔(1-1)連通,這樣股骨頭內壞死區域的組織液經第一螺旋凹槽(1-2)全范圍地收集并通過第一徑向孔(1-3)流入頭段內孔(1-1)內,再從尾段內孔(2-1)流出骨外,因此可實現在植入前期可將股骨頭內引起內壓增高的組織液和已壞死的組織液全部引流出骨外;第三,由于第一螺旋凹槽(1-2)與骨有很高的摩擦穩定性,同時也預留一定間隙空間讓新骨細胞生長,可誘導新生骨形成,有利于骨組織長入與支撐棒緊密結合增加力學性能,從而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且使患者在正常行走的情況下,能減少股骨頭壞死支撐棒產生位移松動風險。
進一步地,所述頭段內孔(1-1)內壁上設置加強內襯件。當該頭段棒(1)采用異體骨恥骨或橈骨制成時,由于異體骨恥骨或橈骨加工內孔后造成側壁厚度較小而強度有限,因此存在支撐強度不足的問題。而該加強內襯件內襯在頭段棒(1)內而極大提升了頭段棒(1)的抗變形強度,可極大增強對股骨頭壞死區域產的支撐作用而避免股骨頭塌陷。另外,采用內襯設置,可極大降低或直接避免加強內襯件與自身骨體直接接觸而會產生嚴重排斥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清生物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大清生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56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