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透明全息膜的制備方法及透明全息膜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5449.2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58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善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32 | 分類號: | G02B5/32;G03B21/56;G02B1/14;C09J7/29;B05D7/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國新南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明 全息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透明全息膜的制備方法及透明全息膜,其中,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模具輥上加工出若干條型凸起,且每兩相鄰的條狀凸起間隔預設距離且相互平行設置,形成成型模具,條形凸起的橫截面形狀為梯形;在第一PET基膜上均勻涂覆UV膠水;通過光固化UV轉印法將條形凸起轉印至第一PET基膜,以在第一PET基膜上形成光學結構層;在光學結構層上噴涂預設厚度的UV轉移膠顆粒以形成霧面;在第二PET基膜上均勻涂上預設厚度的壓敏膠,以形成壓敏膠層;將壓敏膠層的貼合至光學機構層上,以致壓敏膠層與光學機構層之間形成若干空心梯形結構。本發明透明全息膜在未使用狀態下目視透明,在投影狀態下投影亮度高、投影效果清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投影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透明全息膜的制備方法及透明全息膜。
背景技術
目前的投影設備通過投影儀將光線透射至幕布上以供用戶觀看,其需要較大的場地以及較暗的環境進行操作,使得用戶需要設置專門的演播廳或投影室才能獲得較好的觀看體驗。目前大部分用戶通過直接在諸如辦公室會議室等場合直接設置幕布或直接投影在墻壁上,觀看時需要關閉燈光,抑或直接觀看,導致用戶觀看體驗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投影儀的透明全息膜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投影儀的需要使用幕布或墻壁,導致投影儀占用空間大、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透明全息膜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模具輥上加工出若干條型凸起,且每兩相鄰的條狀凸起間隔預設距離且相互平行設置,形成成型模具,所述條形凸起的橫截面形狀為梯形;
在第一PET基膜上均勻涂覆UV膠水;
通過光固化UV轉印法將所述條形凸起轉印至第一PET基膜,以在所述第一PET基膜上形成光學結構層;
在所述光學結構層上噴涂預設厚度的UV轉移膠顆粒以形成霧面;
在第二PET基膜上均勻涂上預設厚度的壓敏膠,以形成壓敏膠層;
將所述壓敏膠層的貼合至所述光學機構層上,以致所述壓敏膠層與所述光學機構層之間形成若干空心梯形結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備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在第一PET基膜遠離壓敏膠層的一面上貼合加硬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備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在加硬膜遠離第一PET基膜的一面上貼合第一保護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備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在第二PET基膜遠離光學結構層的一面上貼合硅膠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備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在硅膠膜遠離第二PET基膜的一面上貼合第二保護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光學結構層的材質為UV轉移膠,UV轉移膠顆粒的直徑范圍為0.2微米至0.5微米。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光學結構層的厚度范圍為0.025毫米至0.3毫米,壓敏膠層的厚度范圍為0.025毫米至0.3毫米。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條狀凹槽的橫截面高度范圍為0.02毫米至0.2毫米,條狀凹槽的高度小于光學結構層的高度,條狀凹槽的橫截面寬度為0.02毫米至0.2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善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善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544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