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微信OpenID的無牌車收費管理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4944.1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9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莉;熊奕祺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B15/02 | 分類號: | G07B15/02;G08G1/017;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標專利事務所 51213 | 代理人: | 陳藝文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openid 無牌車 收費 管理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微信OpenID的無牌車收費管理方法及系統,方法包括無牌車停車后,收費員通過PDA收費終端進行取證,停車云平臺根據取證信息生成二維碼;車主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停車云平臺通過靜默授權方式獲取車主微信OpenID,并將車主微信OpenID與訂單相關聯;車主離場,若車主未完成繳費,將當前訂單作為無牌車輛的欠費訂單進行存儲;停車云平臺根據車主微信OpenID查詢車主是否存在欠費訂單,完成費用的補繳。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基于占道停車管理系統,通過靜默授權方式獲取車主微信OpenID與車輛、訂單關聯,實現車主無感綁定車輛,從而完成無牌照車輛停車費用的收繳,提高無牌車停車費收繳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停車管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微信OpenID的無牌車收費管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智慧城市的構建深化,大多數城市實現了智慧交通管理體系,支持城市道路占道停車管理。如今城市車輛保有量越來越大,占道停車費收繳率不高的問題日趨突出,尤其是無牌照車輛的收費管理問題日益嚴重。
目前,針對無牌車的識別主要基于用戶手機號區分,無牌車入場需要用戶輸入手機號綁定車輛,操作繁瑣,車主體驗性不佳;部分占道停車管理系統對無牌車實行按次收費,若無牌車欠費離場則無法追繳欠費。市場上的占道停車管理系統對無牌車的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包括:1.采用車主手機號綁定識別,需要用戶輸入手機號,操作繁瑣,且手機號作為用戶個人信息,部分車主不愿意提供綁定。2.按次收費,計費方式不統一,存在收費缺陷;若車主欠費離場,無法追繳停車費。3.收費員統一按無牌車取證收費,車輛離場后系統無法區分具體車輛,不利于費用收繳。
以上問題的技術實質是停車管理系統難以區分或不易于區分不同無牌車輛,若同一路段存在兩個無牌照車輛的欠費訂單,收費員及系統無法知曉不同車輛的具體出入場時間、停放泊位及停車費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對無牌車的收費管理問題提出一種基于用戶微信OpenID識別無牌車訂單的收費管理方法,完善城市占道停車體系,提高無牌車輛停車費用收繳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微信OpenID的無牌車收費管理方法,包括:步驟一、無牌車停車后,收費員通過PDA收費終端進行取證,停車云平臺根據取證信息生成二維碼;步驟二、車主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停車云平臺通過靜默授權方式獲取車主微信OpenID,并將車主微信OpenID與訂單相關聯;步驟三、車主離場,通過收費員繳費或掃描二維碼自助繳費;若車主未完成繳費,將當前訂單作為無牌車輛的欠費訂單進行存儲;若車主完成繳費,將當前訂單作為無牌車輛的歷史完成訂單進行存儲;步驟四、停車云平臺根據車主微信OpenID查詢車主是否存在欠費訂單;若存在,則提醒車主進行補繳,并通過PDA收費終端提醒收費員進行催繳。
進一步地,所述取證信息包括訂單號、泊位號、臨時車牌號和入場時間。
進一步地,所述二維碼通過PDA收費終端或通過PDA收費終端打印入場小票的方式進行展示,供車主掃描關聯訂單。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三中,若車主掃描二維碼自助繳費時,訂單未與OpenID相關聯,則返回步驟二,獲取用戶的唯一標識OpenID并與繳費訂單關聯。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四中,若車主已獲得牌照時,將車牌號與微信OpenID相關聯,從而可通過車牌號查詢所關聯的微信OpenID在無車牌時的歷史繳費及欠費記錄。
同時,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包括一種無牌車收費管理系統,包括安裝有微信APP的智能終端、PDA收費終端和停車云平臺,所述PDA收費終端與停車云平臺通信連接,所述智能終端通過微信掃描所述PDA收費終端產生的二維碼實現無牌車的訂單相關聯,通過所述無牌車收費管理系統實現上述的無牌車收費管理方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49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藥學配藥裝置
- 下一篇:一種氧化鉍/氧化錳復合型超級電容器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