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3857.4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94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任大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潤澤流體控制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08 | 分類號: | G01M3/08;G01M13/003 |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騰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楊雪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密性 檢測 裝置 | ||
1.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包括承載板(100)、可滑動地設置在承載板(100)上的滑臺板(200)、設置在承載板(100)上用于驅動滑臺板(200)的第一驅動器(300)、安裝在承載板(100)上的機臺(400)、可轉動地設置在機臺(400)上的閥芯固定盤(500)、旋轉接頭模塊(600)以及安裝于機臺(400)上的第二驅動器(700),所述滑臺板(200)上安裝有拉壓力傳感模塊(220),所述拉壓力傳感模塊(220)朝向機臺(400)的一端安裝有閥芯固定頭(230),所述閥芯固定頭(230)上開設有閥芯安放槽(231),所述機臺(400)上開設有容腔(410),所述容腔(410)中設有套設在閥芯固定盤(500)上的第一齒輪(430)以及位于第二驅動器(700)輸出端上并且與第一齒輪(430)傳動連接的第三齒輪(450),所述閥芯固定盤(500)上正對閥芯固定頭(230)的一端設有凹槽(510),在所述閥芯固定盤(500)上設有軸向布置的第一流道(530)、與凹槽(510)相通的第二流道(540)以及一端開口位于凹槽(510)側壁上的溢流流道(550),所述凹槽(510)的底部設有凸塊(520),所述旋轉接頭模塊(600)包括連接在閥芯固定盤(500)上的旋轉端(610)以及相對承載板(100)固定的固定端(6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板(100)上朝向機臺(400)安裝有兩個相平行的導軌(110),在所述承載板(100)上可轉動地安裝有與導軌(110)平行的絲桿(130),所述滑臺板(200)上安裝有配合套設在絲桿(130)上的絲桿螺母(2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器(300)為電機,所述第一驅動器(300)與所述絲桿(130)通過帶輪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安放槽(231)的底部設有銷塊(23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固定頭(230)上還開設有貫通至閥芯安放槽(231)底端面的負壓流道(23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壓力傳感模塊(220)為S型拉壓力傳感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臺(400)上設有蓋合于容腔(410)上的蓋板(46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器(700)的輸出端上配合安裝有減速箱(710),所述減速箱(710)固定連接在機臺(400)上,所述第三齒輪(450)固定連接于減速箱(710)的輸出軸上,所述容腔(410)中可轉動地設置有嚙合于第一齒輪(430)和第三齒輪(450)之間的第二齒輪(44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板(100)的底部安裝有基座(140),所述旋轉接頭模塊(600)的固定端(620)固定連接于基座(140)上,在所述固定端(620)上對應第一流道(530)、第二流道(540)以及溢流流道(550)分別獨立設置有接口(621)。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芯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接頭模塊(600)上與第一流道(530)連通的接口(621)與外部的氣體增壓系統連接,并且所述旋轉接頭模塊(600)上與第二流道(540)連通的接口(621)與外部的注液系統連接,所述旋轉接頭模塊(600)上與溢流流道(550)連通的接口(621)與注液系統的溢流口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潤澤流體控制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潤澤流體控制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385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