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DPDK的多核間buffer動態遷移方法與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22746.1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66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1 |
| 發明(設計)人: | 孫琳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烽火云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50 | 分類號: | G06F9/50;G06F9/5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崔肖肖;向彬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dpdk 多核 buffer 動態 遷移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DPDK的多核間buffer動態遷移方法與裝置,每個CPU核對應設有一個buffer緩存池,多個buffer緩存池共用一個buffer共享池,每個buffer緩存池設置有共享水線,共享水線以下的buffer作為可共享buffer;當任一CPU核申請buffer時,如果本核的buffer緩存池中剩余buffer量不滿足本次申請,且buffer共享池中可用buffer量也不足,則觸發核間buffer遷移,即獲取其他CPU核的buffer鎖,進而獲取其他CPU核buffer緩存池中的可共享buffer,實現CPU核間的buffer資源動態遷移,有效提高了buffer資源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通信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DPDK的多核間buffer動態遷移方法與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網絡設備的轉發平臺是基于專用的網絡芯片搭建的,如cavium的cn78xx網絡處理器和各通信廠商私有的NP。基于專用網絡芯片的技術方案導致硬件依賴程度高,業務開發的靈活性受硬件限制,進一步造成業務開發周期變長,市場交付周期延遲,產品開發成本被進一步增加。數據平面開發套件(Data Plane DevelopmentKit,簡寫為DPDK)技術則基于通用處理器(如x86和arm)進行多核軟轉發平臺的搭建,該技術方案既保證了數據處理性能和吞吐量,又提供了靈活的業務開發模式,可以加速業務特性開發和產品市場交付。
當前技術潮流是DPDK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簡寫為NFV)的融合,即在服務器硬件平臺上,通過虛擬化技術,使用DPDK轉發框架來實現報文轉發。這種融合的技術方案,可以根據業務特性和用戶需求動態靈活地進行開發和部署;也正是因為此特性,該技術方案正在NFV、云計算、網絡安全等領域被大量使用。作為數據通信領域的發展趨勢,在通用芯片為載體的服務器上,利用虛擬化技術實現硬件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使用DPDK完成報文的快速轉發的技術方案,以其通用性、靈活性、高效性和性價比,正在實際網絡環境中大量部署,且將持續增加市場占用率。而基于DPDK的軟轉發平臺,其運行穩定性、轉發高效性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設備的可靠性。因此,基于DPDK的轉轉發領域的研究非常關鍵。
目前,基于DPDK的buffer(即緩存)管理框架如圖1所示,多個CPU核(即圖中core1、core2、...、coreN)共享同一個buffer共享池(即圖中mempool)。如果每個core都直接從mempool中獲取buffer,也直接釋放buffer到mempool中,必然會造成多核競爭。為了減少競爭、加速報文轉發,針對每個core設置單獨的buffer緩存池(即圖中buffer_cache),使得每個core負責維護本core的buffer即可。buffer_cache的使用方式具體如下:
當core申請buffer時,直接從本core的buffer_cache中獲取;若本core的buffer_cache為空,則先從mempool中批量申請buffer填充本core的buffer_cache后,再滿足本core的buffer申請。
當core釋放buffer時,也是直接釋放到本core的buffer_cache中,只有當本core的buffer_cache中buffer個數超過某個水線時,才會將過多的buffer釋放回mempool中。
其中,圖中的鎖是mempool的鎖,每個core從mempool中批量申請buffer填充本core的buffer_cache時,需要先獲取該鎖,填充完畢后釋放該鎖。通過上述每core引入buffer_cache的機制,減少了多核競爭,提高了轉發效率。但這種buffer_cache機制存在以下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烽火云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烽火云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27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航空發動機葉片機器人自主測量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電纜線路故障定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