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機器可讀標識符中加密數據的訪問控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2541.3 | 申請日: | 2016-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73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肯尼思·希爾;K·S·希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旺德海爾斯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62 | 分類號: | G06F21/62;G06F21/36;G06K7/10;G16H10/65;G06K7/14;G06K19/06;H04L9/08;H04L9/14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石海霞;金鵬 |
| 地址: | 美國佐***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器 可讀 標識符 加密 數據 訪問 控制 | ||
公開了當各個讀出裝置讀取時,用于提供對單個機器可讀標識符的底層數據的訪問控制的各個實施例。客戶端裝置可接收與第一裝置配置文件相關聯的第一密碼密鑰以及與第二裝置配置文件相關聯的第二密碼密鑰。攝取過程提供的數據被格式化成至少第一數據部分和第二數據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數據部分旨在用于第一讀出裝置,所述第二數據部分旨在用于第二讀出裝置。所述第一數據部分可被所述第一密碼密鑰加密,所述第二數據部分可被所述第二密碼密鑰加密。可以使用由加密的所述第一數據部分以及加密的第二數據部分生成機器可讀標識符。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6800136865、發明名稱為“機器可讀標識符中加密數據的訪問控制”、申請日為2016年3月2日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于2015年3月3日提交的、序列號為62/127,404、題目為“用編碼的健康信息生成標識符”的共同未決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的權益和優先權,其內容特此通過引用被整體合并至此。
背景技術
機器可讀標識符可被用于格式化讀出裝置(諸如條形碼或矩陣碼掃描器)可識別的介質中的數據。然而,具有合適的讀出器的任何人可獲得機器可讀標識符中體現的數據,除非底層數據被加密。管理哪一裝置可以訪問機器可讀標識符中的加密數據仍存在問題。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密碼學、機器可讀標識符技術、數據安全,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涉及計算機視覺。
附圖說明
參考以下附圖,可更好地理解本公開的多個方面。附圖中的部件并非成比例的,而重點是在于清楚地示出本公開的原理。然而,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多個視圖中相應的部分。
圖1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用于向由客戶端應用程序收集的信息提供訪問控制的網絡化環境的一個示例。
圖2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用于通過加密的機器可讀標識符擴增和更新內容數據的網絡化環境的另一示例。
圖3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用于生成機器可讀標識符的數據結構,其部分數據用多個密鑰加密。
圖4包括示出了40-L版本的矩陣編碼的容量的表格。
圖5包括示出了用于編碼數據模式的模式指示符二進制數字的表格。
圖6是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用于機器可讀標識符中加密和編碼數據的一個示例的流程圖。
圖7A至圖7N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客戶端應用程序生成的用戶界面的各個示例。
圖8是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用于配置計算裝置或客戶端裝置以生成機器可讀標識符的代碼一個示例的偽代碼。
圖9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使用另一裝置生成的機器可讀標識符在客戶端裝置上更新或擴增數據的一個示例。
圖10-圖12是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在客戶端裝置中執行的客戶端應用程序的功能的流程圖。
圖13和圖14是示出了根據各個實施例的在計算環境中執行的遠程應用程序的功能的流程圖。
圖15至圖17是提供根據各個實施例的圖1和圖2的網絡化環境中使用的計算環境、客戶端裝置以及讀出裝置的例證的示意方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公開涉及用于機器可讀標識符中分段數據的訪問控制。機器可讀標識符,諸如條形碼、矩陣碼或其它類似的標識符,可被用于格式化讀出裝置(諸如條形碼或矩陣碼掃描器)可識別的介質中的數據。盡管機器可讀標識符可被用于將數據從一個裝置傳遞到另一個裝置,而不使用有線或無線網絡,但是具有合適讀出器的任何人可獲得體現在機器可讀標識符中的數據,除非底層數據被加密。由于底層數據可能是敏感的,所以用戶會希望控制哪一部分底層數據能夠被各種裝置讀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旺德海爾斯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旺德海爾斯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25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