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器件和電子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2327.8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19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齊芯半導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H7/01 | 分類號: | H03H7/01;H03H7/38;H03H7/46;H01Q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孟潭 |
| 地址: | 210037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器件 電子 裝置 | ||
本公開提供一種用于射頻前端電路的電子器件和電子裝置。該電子器件包括基底、芯片結構、封裝結構、阻抗控制結構和至少一個巴倫結構,芯片結構位于基底上,至少一個巴倫結構位于基底上且與芯片結構信號連接,至少一個巴倫結構中的每個巴倫結構包括至少兩個諧振器,封裝結構覆蓋芯片結構和巴倫結構,阻抗控制結構配置為調節諧振器的有效長度以調整至少一個巴倫結構的阻抗比。該電子器件在實際應用中操作便捷、信賴性高且可以降低振幅和相位誤差,實現信噪比的最大化。
技術領域
本公開至少一個實施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射頻前端電路的電子器件和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在電視機、手機等具備廣播接收功能的通信設備中,具有2個以上的接收系統的通信設備增加,需要將來自天線的輸入信號分配成2個的分配器;另外,從伴隨各通信設備的高頻化的耐噪性、與連接于分配器的IC的整合性等觀點出發,一般采用平衡信號,因此,需要將來自天線的不平衡信號變換成平衡信號的巴倫。
巴倫的設計與通信設備的工作頻率有關,在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的頻率范圍需要不同的巴倫,在當前的設計中,巴倫難以更換從而設置多個不同的巴倫以應對不同的頻率范圍,會導致巴倫設計面積過大從而不利于通信設備的小型化設計。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公開提供一種用于射頻前端電路的電子器件和電子裝置,可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公開一方面提供一種電子器件,該電子器件包括基底、芯片結構、封裝結構和至少一個巴倫結構,芯片結構位于基底上,至少一個巴倫結構位于基底上且與芯片結構信號連接,封裝結構覆蓋芯片結構和巴倫結構。
在本公開的第一方面中,通過將巴倫結構和芯片結構封裝在一起以作為獨立的電子器件,從而脫離外部電路的束縛,在需要應用不同的巴倫時,可以直接更換電子器件而不需要在外部電路中設置多個巴倫,有利于小型化設計,且降低實際應用中因更換巴倫而造成的成本過高問題,也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此外,該方式可以保證巴倫結構和芯片結構嚴格匹配,從而提高整個電路結構的信賴性。
在本公開第一方面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電子器件中,巴倫結構包括第一巴倫和第二巴倫。第一巴倫,包括第一不平衡端,第一巴倫配置為接收芯片結構生成的平衡信號轉換為不平衡信號以輸出至第一不平衡端;第二巴倫,包括第二不平衡端,第二巴倫配置為將從第二不平衡端接收的不平衡信號轉換為平衡信號以輸出至芯片結構。
在本公開第一方面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電子器件中,第一巴倫包括第一子諧振器、第二子諧振器、第三子諧振器和第四子諧振器,第一子諧振器和第二子諧振器串聯且與第一不平衡端電連接,第三子諧振器和第四子諧振器的一端分別與芯片結構電連接,第三子諧振器和第四子諧振器的另一端用于連接電源,第一子諧振器和第三子諧振器相對設置,第二子諧振器和第四子諧振器相對設置;第二巴倫包括第五子諧振器、第六子諧振器、第七子諧振器和第八子諧振器,第五子諧振器和第六子諧振器串聯且與第二不平衡端電連接,第七子諧振器和第八子諧振器的一端分別與芯片結構電連接,第七子諧振器和第八子諧振器的另一端分別接地,第五子諧振器和第七子諧振器相對設置,第六子諧振器和第八子諧振器相對設置。
本公開第一方面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電子器件還可以包括阻抗控制結構。阻抗控制結構可以配置為調節所述諧振器的有效長度以調整所述至少一個巴倫結構的阻抗比。例如,阻抗控制結構可以配置為控制每個第一子諧振器、第二子諧振器、第三子諧振器、第四子諧振器、第五子諧振器、第六子諧振器、第七子諧振器和第八子諧振器的有效長度以調整第一巴倫和第二巴倫的阻抗比。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阻抗控制結構實現第一巴倫和第二巴倫的阻抗比可調,從而可以根據需要確定阻抗比以實現阻抗匹配,如此,可以降低振幅和相位誤差,實現信噪比的最大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齊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齊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23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