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及鋰離子電池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0181.3 | 申請日: | 2020-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565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武建飛;宋德朋;趙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1G53/00 | 分類號: | C01G53/00;H01M4/131;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鈷富鋰錳基 正極 材料 鋰離子電池 | ||
本發明屬于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及鋰離子電池。所述鋰離子電池,包括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和高性能電解液。與其他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鈷化,其制備工藝簡單并且容易工業化,制備的鋰離子電池具有循環穩定性好、倍率性能高以及循環過程中電壓衰降低的優點,具有很大的商業化前途和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具體地為一種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及鋰離子電池。
背景技術
作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鈷不但可以抑制充放電過程中的相變,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然而,鈷為不可再生金屬,資源量稀缺,全球鈷儲量的迅速減少也加劇了鈷供應的限制,并且鈷的價格由于需求的增加而增長,這對電池行業的低成本和可持續目標是一個挑戰,這一限制將逐漸開始威脅電動汽車市場的未來,因此開發鈷含量較低的正極材料至關重要。如何讓動力電池容量更高、安全更有保障、材料價格更便宜,低鈷甚至無鈷已經成了電池發展的趨勢。
無鈷電池正是基于這一現實情況而誕生。目前,市場上的純電動汽車所采用的電池可以統稱為“有鈷電池”,主要為三元鋰電池。如果將電池中鈷成分降低甚至取消,電動車將會更具性價比。無鈷電池是在鋰電池的基礎上改進,實現鋰電池的少鈷、無鈷化,是一條能夠很快獲得成果的技術路線。開發新的無鈷具有成本效益的正極材料,考慮的重點是這些材料應該有類似或更好的電化學特性。目前大多數電池行業使用的NMC和NCA正極,將不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最佳選擇。
要做到真正無鈷,就必須要解決無鈷層狀材料的鎳鋰離子混排以及循環壽命問題。為了實現無鈷的技術瓶頸,目前主要的關鍵技術,分別是陽離子摻雜技術、單晶技術和納米網絡化包覆等,來提高材料的穩定性。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因高的比容量,而備受關注,但是已報道的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穩定性低、循環性差,阻礙了其進一步應用,不具備商業應用價值。并且沒有一種合適的體系與之搭配,加上無鈷材料還屬于新型材料,無鈷富鋰正極材料面臨更多的問題。CN201911370066的專利涉及到的鎳錳酸鋰正極材料,用到包覆技術,而且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去鈷材料化。CN2020100854679.8的專利,用Al代替Ni合成鎳鋁酸鋰正極材料無鈷三元正極材料,但是容量和穩定性不高。CN202010054733.9和CN202010054735.8的專利均用了不同的包覆劑對無鈷正極進行包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循環穩定性,但是制備麻煩,而且容量不高。專利CN202010365372.X的專利,合成了無鈷富鋰正極材料,只是在溫和的測試條件下提高了一定的循環穩定性。鑒于這些問題,開發一種高容量和循環性能好的無鈷富鋰正極材料體系至關重要。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及鋰離子電池。以解決現有無鈷正極材料比容量低、循環性能差、沒有合適的電解液體系的問題。與其他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鈷化,其制備工藝簡單并且容易工業化,制備的鋰離子電池具有循環穩定性好、倍率性能高以及循環過程中電壓衰降低的優點,具有很大的商業化前途和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及鋰離子電池。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其前驅體采用共沉淀法合成;
(1)在攪拌條件下將計量比的Ni和Mn的硫酸鹽溶解于一定量的去離子水中,用蠕動泵以一定速度連續加入到加有NH4HCO3溶液的反應釜中,同時,Na2CO3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也以一定速度滴入反應釜中,通過控制三者的滴速來調節反應釜內的pH環境值,進行共沉淀反應,反應結束后將得到的反應液經過抽濾、洗滌、干燥后,制得青綠色固體前驅體;
(2)將得到的前驅體材料和鋰鹽混合均勻后進行煅燒,以 3℃每分鐘速度升溫至500℃,保溫 5h,然后再以 4℃每分鐘速度升溫到 900℃煅燒 12h,得到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01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