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床最大進給性能的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20019.1 | 申請日: | 2020-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254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梁恒;楊書榮;楊宋;周煒明;胡學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傲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Q17/10 | 分類號: | B23Q17/10;B23Q17/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海石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邵穗娟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豐澤***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床 最大 進給 性能 檢測 方法 | ||
1.一種機床最大進給性能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以加工模型作為加工參考,在機床中對多個相同的測試工件逐次根據加工模型進行實際加工,每次加工時,在操作系統中輸入相同的進給速度,然后輸入不同的插補節點間距,通過計時器獲取每次加工所需的時間值,逐次進行記錄;
步驟二:根據步驟一獲取質量合格的測試工件中加工時間最短時對應的插補節點間距;
步驟三:同樣以步驟一中的加工模型作為加工參考,在機床中對多個測試工件逐次根據加工模型進行實際加工,每次加工時,在操作系統中輸入步驟二中獲取的插補節點間距,然后輸入不同的進給速度,通過計時器獲取每次加工所需的時間值,逐次進行記錄;
步驟四:根據步驟三獲取質量合格的測試工件中加工時間最短時對應的進給速度;
步驟五:以步驟三獲取的插補節點間距和步驟四獲取的進給速度作為機床的最大的進給性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床最大進給性能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一中,加工模型采用的結構如下:所述加工模型呈類方體狀設置,所述加工模型的頂面開設有呈長條狀的隔道,所述隔道沿長度方向延伸至與所述加工模型的相對兩個側面相連通設置,所述加工模型的頂面沿垂直于所述隔道沿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均沿所述隔道沿長度方向等寬設置;
所述第一曲面遠離加工模型的端面凸起有至少一個第一凸起部和至少兩個凸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表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范圍在15度至25度之間,所述凸峰的外表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范圍在40度至60度之間,若干所述凸峰位于所述加工模型頂面沿所述隔道沿長度方向的一側設置;
所述第二曲面遠離加工模型的端面凸起有至少一個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表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范圍在5度至20度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機床最大進給性能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加工模型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結構,第一曲面的橫截面對應第一樣條曲線,第二曲面的橫截面對應第二樣條曲線,機床的操作系統根據第一樣條曲線和第二樣條曲線標定多個插補節點,插補節點間距對應同一樣條曲線中相鄰插補節點之間的間距,操作系統沿第一樣條曲線和第二樣條曲線的線條方向進行插補,從而獲取插補路徑,作為機床刀具的切削加工路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機床最大進給性能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加工模型中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分別獨立開來作為加工參考,然后分別進行步驟一至步驟五的操作,從而獲取與加工參考為第一曲面所對應的進給速度、以及與加工參考為第二曲面所對應的進給速度,經比較選取數值較小的進給速度、以及該進給速度對應的插補節點間距作為機床的最大進給性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床最大進給性能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和步驟五中,通過觀測儀觀察加工完成的測試工件的加工面的光潔程度時,觀測儀每次均放置離測試工件加工面等距的位置,同時使觀測儀的照射端朝向測試工件的加工面設置,通過觀測儀的顯示器顯示測試工件加工面的光潔情況,從而判斷測試工件質量是否質量合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傲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傲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001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蒸鍍機構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堆垛機的導向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