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接收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19106.5 | 申請日: | 2020-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111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龐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智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10 | 分類號: | H04B1/10;H04B1/16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東 |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市轄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魏武***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信 接收 模塊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信接收模塊,包括:分壓電路;可控衰減輸入電路,包括衰減可控的比例放大電路,衰減可控的比例放大電路用于使放大后的通信信號適應后級電路的量程;所述可控衰減輸入電路的輸出信號分為兩路:一路信號經過模數轉換后,進入信號預分析部分進行預分析處理;另一路信號進行濾波后,進入可控增益電路進行處理,并且再次進行濾波;然后進行模數轉換,進入干擾抑制處理部分;干擾抑制處理部分進行處理后,進行信號解調。本發明取消了外部的濾波和限幅電路,對當前通信頻帶的帶外信息進行接收;通過設置芯片內的可控衰減輸入電路,避免幅值較大的通信信號在進入芯片時產生削頂失真,最終實現正確識別通信信號、提高通信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通信接收模塊,該通信接收模塊可以適用于電力載波通信場合。
背景技術
在通信系統中,包括通信發射模塊(發射機)和通信接收模塊(接收機)。通信接收模塊對信號的接收及處理決定了該信號在后續能否進行正確的解調,對于整個通信系統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可靠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采用電力線載波通信方式。其中的用電信息采集設備內部的通信接收模塊,包括其內部通信芯片之外的接收電路(如圖1所示,主要由耦合變壓器、帶通濾波電路、以及防止芯片輸入管腳過壓的四只限壓保護二極管三部分組成)和通信芯片內部的接收電路(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帶通濾波BPF、兩級增益調節AMP1和AMP2、低通濾波LPF和模數轉換電路ADC)。
這種接收電路設計方案中普遍具有以下缺點和不足:
芯片外部的帶通濾波電路會濾除帶外信號,因而無法對帶外干擾源進行準確的類型分析和有效的抑制處理。尤其是在頻帶可選的通信系統中,對于采用針對特定某一頻帶、內參數固定參數的帶通濾波電路,當該頻帶受到較大干擾時,由于帶外信息被濾除,無法檢測其他頻帶的信道質量,所以不能及時切換頻帶,進而導致通信系統性能下降。而且,芯片外部的接收電路元件眾多,成本較高。
在幅值較大的通信信號(過電壓通信信號)進入通信芯片時,芯片端口會進行限幅處理,將該信號的幅度限制在芯片的供電電壓范圍內。這會導致近端通信信號的削頂失真,嚴重影響通信質量。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接收模塊,用以解決處理幅值較大的通信信號出現失真、通信質量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通信接收模塊,包括:
分壓電路;
可控衰減輸入電路,包括衰減可控的比例放大電路,衰減可控的比例放大電路用于使放大后的通信信號適應后級電路的量程;
所述可控衰減輸入電路的輸出信號分為兩路:一路信號經過模數轉換后,進入信號預分析部分進行預分析處理,提取有用通信信號的位置,以及干擾信號的類型和強度;
另一路信號進行濾波后,進入可控增益電路進行處理,并且再次進行濾波,濾除帶外輻射;然后進行模數轉換,進入干擾抑制處理部分;干擾抑制處理部分進行處理后,進行信號解調;
其中,所述可控增益電路根據所述有用通信信號的位置,干擾信號的類型和強度,設置可控增益電路的增益倍數;所述干擾抑制處理部分根據所述有用通信信號的位置,干擾信號的類型和強度,抑制帶內干擾。
進一步的,所述可控衰減輸入電路還包括無源分壓電路。
進一步的,所述信號預分析部分依次執行前導檢測、頻率干擾檢測和脈沖干擾檢測;所述前導檢測用于提取有用通信信號的位置信息;所述頻率干擾檢測用于提取頻率干擾信號的頻點和強度;所述脈沖干擾信號檢測用于提取脈沖干擾信號的位置和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衰減可控的比例放大電路包括運算放大器和模擬信號開關電路,模擬信號開關電路連接若干個用于控制衰減比例的反饋電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智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河南智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1910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