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17152.1 | 申請日: | 2020-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95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梁華忠;向文良;李建;宋菲菲;王躍筠;肖梅;鄭進;簡龍驥;黃元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誠中致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吳飛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微生物 強化 技術 治理 城市污染 河道 方法 | ||
1.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測定污染河道水環境參數:包括水體總長度、水體深度,水體寬度,水體流速、底泥厚度;
(2)采集水樣:沿水體總長度每側至少均勻設5個采樣點,將每個采樣點采集的水樣分別3℃-5℃冷藏保存,并在保存后24h內測定每個水樣中的水質參數,包括pH值、COD、NH3-N、TP;
(3)采集河道底泥:按照步驟(2)中水樣采集方式進行采樣,將每個采樣點采集的底泥樣品分別保存;
(4)制備微生物原液:將步驟(2)采集的水樣與步驟(3)中采樣點位于水樣采樣點正下方處采集的底泥樣品混合均勻,混合比例為底泥樣品g∶水樣ml=1∶2,樣品在錐形瓶內混合振蕩5-15min后靜置,得到微生物原液備用;
(5)微生物原液預處理;
(6)制備富集培養基;
(7)微生物富集及擴大培養:取至少3個錐形瓶,并在每個錐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步驟(6)中的富集培養基,在第一個錐形瓶中加入步驟(5)中預處理后得到的制得的微生物原液上清液,微生物原液上清液加入體積為富集培養基加入體積的1/10,恒溫曝氣培養7天后,對第二個裝有富集培養基的錐形瓶進行滅菌,并用無菌吸管吸取第一個錐形瓶中的溶液上清液,吸取量與第一個錐形瓶中微生物原液上清液加入量相等,移入第二個錐形瓶中,恒溫曝氣培養7天,如此連續轉移至少3次,得到富集培養目的菌占絕對優勢的微生物混合培養物,微生物混合培養物擴大培養,得到用于吸附或包埋的復合菌液;
(8)制備固體包埋復合菌劑:選擇吸附載體,通過載體吸附或包埋培養好的復合菌液得到固體包埋復合菌劑,并在固體包埋復合菌劑表面吸附光合細菌;
(9)向河道中投放步驟(8)制得的固體包埋復合菌劑:采用固體包埋復合菌劑投放裝置將步驟(8)中制得的固體包埋復合菌劑沿河道長度方向均勻投放至河道底部,投放點至少設5個,固體包埋復合菌劑靠重力逐漸下沉至底泥表面,避免被水沖走;
(10)水樣參數檢測:自投放固體包埋復合菌劑之日起每隔3天進行一次采樣檢測,采樣點與步驟(2)中水樣采集位置相同,30天后檢測水樣參數是否達標,若不達標,則繼續按步驟(9)中的使用量投放固體包埋復合菌劑,直至檢測達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水體流速為河道兩側采樣點處水體流速的平均值,檢測點包括水面處、1/2水深處、水體與底泥交界處、水面與陸地交界處、1/4水寬處、1/2水寬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每個采樣點設定為一個采樣斷面,每個采樣斷面分別在水面處、1/2水深處、水體與底泥交界處、水面與陸地交界處、1/4水寬處、1/2水寬處設定采樣點,每個采樣點采集1000ml水樣,將各個采用斷面采集到的水樣分別保存,取出500ml作為檢測樣品,其余500ml作為備用樣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水樣中的水質參數pH的測定方法為玻璃電極法,水質參數COD的測定方法為重鉻酸鉀法,水質參數NH3-N的測定方法為鈉氏試劑比色法或蒸餾和滴定法,水質參數TP的測定方法為磷鉬藍比色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按步驟(2)每個采樣點設定為一個采樣斷面,每個采樣斷面分別在水面與陸地交界處、1/4水寬處、1/2水寬處設定采樣點,每個采樣點采集直徑3cm、深度5cm圓柱體的底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微生物強化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微生物原液采用過濾裝置濾除固體雜質劑漂浮物,避免將雜質轉移至富集培養基中,影響微生物生長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1715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