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接口測試方法、終端以及存儲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11046.2 | 申請日: | 2020-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999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呂珂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歐神諾云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謝嘉舜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口 測試 方法 終端 以及 存儲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接口測試方法、終端以及存儲裝置,該接口測試方法包括:S101:接收接口測試指令,根據接口測試指令控制接口測試工具獲取待測試系統的數據集;S102:通過接口測試工具調用程序包對數據集與待測試系統的預期結果集進行對比,根據對比結果獲取錯誤接口,并通過程序包將錯誤接口的名稱數據存儲到數據庫;S103:根據數據庫中的名稱數據形成數據報告,并通過程序包將包含數據報告的郵件發送給測試相關人員。本發明能夠使測試人員快速定位錯誤接口,簡化了測試過程,測試效率高,能夠保證測試精度,而且,通過郵件發送測試報告的方式,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便于相關人員快速針對錯誤接口進行提高,節約了時間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件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接口測試方法、終端以及存儲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越來越普及,以計算機為依托的軟件產品已經應用到社會的各個行業領域,人們對計算機及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使用者越來越要求軟件產品具有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由于軟件產品的應用系統在滿足用戶復雜功能需求的同時,系統架構和實現上會隨之變得更加復雜,應用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因此,軟件產品在開發時,需要對其進行測試。其中,該測試包括對軟件產品的接口進行測試。
在現有技術中,通常使用接口測試工具對軟件接口進行測試,生成的結果往往是一個數據對象集合,數據對象集合中包含0個以上的數據對象,每個數據對象包含若干個輸出參數,每個輸出參數對應數據對象的1個屬性的測試值;人工逐一核對每個輸出參數的正確性,具體為核對數據對象集合中的數據對象數量是否正確、數據對象的每個屬性的測試值是否正確。
但是,當接口的數量較多時,會存在大量的輸出參數,每個輸出參數又會有多個屬性測試值,此時人工逐一核對每個輸出參數的正確性的過程非常繁瑣,不僅測試效率較低,而且測試精度難以保障。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接口測試方法、終端以及存儲裝置,通過接口測試工具獲取接口對應的數據集后,調用程序包將該數據集與預期結果集進行對比,并將通過對比結果得到的錯誤接口名稱存儲到數據庫,通過數據庫中的名稱數據形成測試報告,能夠使測試人員快速定位錯誤接口,簡化了測試過程,測試效率高,能夠保證測試精度,而且,通過郵件發送測試報告的方式,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便于相關人員快速針對錯誤接口進行提高,節約了時間成本。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為:一種接口測試方法,所述接口測試方法包括:S101:接收接口測試指令,根據所述接口測試指令控制接口測試工具獲取待測試系統的數據集,所述數據集包括所述待測試系統的每個接口對應的關鍵值;S102:通過所述接口測試工具調用程序包對所述數據集與所述待測試系統的預期結果集進行對比,根據對比結果獲取錯誤接口,并通過程序包將所述錯誤接口的名稱數據存儲到數據庫,所述預期結果集包括所述待測試系統的每個接口對應的正確關鍵值;S103:根據所述數據庫中的名稱數據形成數據報告,并通過所述程序包將包含所述數據報告的郵件發送給測試相關人員。
進一步地,所述接收接口測試指令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控制所述待測試系統的每個接口根據系統接口設計文檔獲取所述關鍵值。
進一步地,所述接口的關鍵值數量為至少一個,且大于等于1。
進一步地,所述接口測試工具為Jmeter工具,所述程序包為Java語言形成的jar文件包。
進一步地,所述通過所述接口測試工具調用程序包對所述數據集與所述待測試系統的預期結果集進行對比的步驟具體包括:通過Jmeter工具的BeanShell后置處理程序調用所述jar文件包將每個接口對應的數據集和預期結果集進行對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歐神諾云商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佛山歐神諾云商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110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