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變作用直徑活塞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10085.0 | 申請日: | 2020-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2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J·J·阿豐索三世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25/0638 | 分類號: | F16D25/0638;F16D25/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任霄;劉茜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變 作用 直徑 活塞 | ||
一種扭矩傳遞設備和一種用于施加力以接合所述扭矩傳遞設備的機構包括具有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的活塞,其中所述內部作用面沿著所述活塞的作用軸線從所述外部作用面偏移。彈簧相鄰于所述內部作用面或所述外部作用面安置。所述彈簧被構造成接觸所述扭矩傳遞設備的相鄰板。所述機構可在第一接合位置、第二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機構被構造成在所述第一接合位置中通過所述彈簧以及所述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中的一者向所述相鄰板施加力,并且所述機構被構造成在所述第二接合位置中通過所述彈簧并且通過兩個作用面向所述相鄰板施加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來說涉及一種致動器機構,并且更特定來說,涉及一種用于致動例如汽車變速器中的扭矩傳遞設備的致動器機構。
背景技術
典型的多速度自動或混合變速器使用若干扭矩傳遞設備(例如離合器或制動器)的組合,以實現多個前進和反向齒輪比或速度比以及空檔和駐車檔。速度比的選擇通常由微處理器變速器控制模塊完成,其采用各種車輛參數(例如車速)以及各種駕駛員輸入信號(例如加速器踏板位置)來選擇適當的速度比。變速器然后接合所述扭矩傳遞設備的組合以提供所期望的齒輪比或速度比。
為了接合扭矩傳遞設備,典型的自動或混合變速器包括液壓離合器控制系統,其采用液壓流體來選擇性地致動扭矩傳遞設備內的活塞,并且向所述設備提供潤滑。活塞的致動繼而接合扭矩傳遞設備內的扭矩傳遞元件(即,摩擦盤和金屬板)。
扭矩傳遞設備的離合器組通常被確定大小成保持最大量的靜態扭矩,這通常需要作用直徑較大并且產生可以由車輛的駕駛員或乘客感覺到的突然換檔感覺。較小的作用直徑將產生更期望的換檔感覺,但是可能不在所有負載下都保持。
發明內容
本公開提供一種如下的活塞:其基于由所述活塞施加的作用壓力而具有兩個不同的作用直徑。因此,在不需要最大扭矩的較低作用壓力下,可以使用較小的作用直徑來接合扭矩傳遞設備。當需要大量的扭矩承載能力時,使用較大的作用直徑來接合扭矩傳遞設備,并且使用較高作用壓力來接合活塞。
在可以與本文中公開的其它形式分開或組合的一種形式中,提供一種用于施加力以接合扭矩傳遞設備的機構。所述機構包括活塞和彈簧。所述活塞具有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所述內部作用面沿著所述活塞的作用軸線從所述外部作用面偏移。所述彈簧相鄰于所述內部作用面或所述外部作用面安置,并且所述彈簧被構造成接觸所述扭矩傳遞設備中的相鄰板。所述機構可在第一接合位置、第二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機構被構造成在第一接合位置中通過所述彈簧并且通過所述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中的一者向所述相鄰板施加力,并且所述機構被構造成在第二接合位置中通過所述彈簧并且通過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兩者向所述相鄰板施加力。
在可以與本文中公開的其它形式組合或分開的另一形式中,提供一種扭矩傳遞設備,其包括被構造成選擇性地將第一構件耦接到第二構件的多個交錯離合器板。致動器機構安置在所述多個交錯離合器板的一側上。所述致動器機構被構造成將所述多個離合器板壓縮在一起以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構件。所述致動器機構包括彈簧以及具有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的活塞。所述內部作用面沿著所述活塞的作用軸線從所述外部作用面偏移。所述彈簧相鄰于所述內部作用面或所述外部作用面安置,并且所述彈簧被構造成接觸所述多個交錯離合器板中的相鄰板。所述致動器機構可在第一接合位置、第二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移動。所述致動器機構被構造成在第一接合位置中通過所述彈簧并且通過所述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中的一者向所述相鄰板施加力,并且所述致動器機構被構造成在第二接合位置中通過所述彈簧并且通過內部作用面和外部作用面兩者向所述相鄰板施加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100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