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厚釉結合制作龍泉瓷器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09837.1 | 申請日: | 2020-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47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0 |
| 發明(設計)人: | 龔佐力;楊俏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龍泉市同契青瓷工作室 |
| 主分類號: | C03C8/00 | 分類號: | C03C8/00;C04B33/24;C04B33/34;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堅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66 | 代理人: | 付建中 |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吉州窯木葉盞 龍泉 窯厚釉 結合 制作 瓷器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厚釉結合制作龍泉瓷器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配制梅子青釉料;配制黑釉釉料;制坯;在所需上青釉處修出凹槽,用毛筆蘸上梅子青釉料漿一點一點、一層一層地涂到凹槽上形成圓弧凸起;將坯體入窯爐燒制形成龍泉窯厚釉;燒制好后的坯體在窯爐內自然冷卻到室溫后出窯;在沒有上第一次釉的部位用噴槍噴上黑釉;摘取秋季成熟的桑葉,放入煮開了的鹽水中煮熟,出鍋后晾干壓平;將桑葉自然擺放在上過黑釉的胚體上;入窯后進行三個階段的燒制;止火后自然冷卻到常溫出窯爐。本發明燒制的瓷器具有厚釉的玉質感強,不易脫落開裂,葉脈清晰,高雅與質樸藝術相結合的有益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厚釉結合制作龍泉瓷器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吉州窯木葉盞是吉州窯的一大特色,其將桑葉加入到瓷器中燒制,不僅沒有灰飛煙滅,相反,其美麗的紋路、形體、脈絡永恒而完整無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盞上,木葉盞由于其工藝的復雜,對火候掌握的要求很高,燒制成功的比例極低,更顯珍貴,龍泉瓷器則以青瓷為主,龍泉瓷器取料和燒制工藝與吉州窯的取料和燒制工藝有顯著的不同,現有技術中,還沒有用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相結合制備龍泉瓷器的先例,更沒有用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厚釉結合制作龍泉瓷器的技術公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種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厚釉結合制作龍泉瓷器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吉州窯木葉盞與龍泉窯厚釉結合制作龍泉瓷器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配制梅子青釉料,取如下重量份的組份:鈉長石50-70份、石英石15-25份、石灰石8-12份、高嶺土2-4份、紫金土2-4份和滑石2-4份用球磨機按水球比例一比一球磨接近20個小時后經120目篩過濾得到梅子青釉料漿,梅子青釉料漿濃度用比重計測量接近55度;
S2配制黑釉釉料,取如下重量份的組份:西源釉土25-35份、嶺根釉土20-30份、福建黑土4-6份、石英石20-30份、二氧化錳2-4份和寶溪紫金土10-15份用球磨機按水球比例一比一球磨接近20個小時后經120目篩過濾得到黑釉釉料漿;
S3制坯,坯體胎土選用龍泉朱砂胎制作而成,拉坯成型后自然晾干;
S4修好坯體后,在所需上青釉處修出凹槽;
S5上釉,用毛筆蘸上梅子青釉料漿一點一點、一層一層地涂到凹槽上形成圓弧凸起;
S6將坯體入窯爐進行第一次強還原氣氛燒制形成龍泉窯厚釉;
S7燒制好后的坯體在窯爐內自然冷卻到室溫后出窯;
S8在沒有上第一次釉的部位用噴槍噴上黑釉,噴槍的顆粒調粗;
S9摘取秋季成熟的桑葉,放入煮開了的鹽水中煮熟,出鍋后晾干壓平;
S10將桑葉自然擺放在上過黑釉的胚體上;
S11入窯后進行三個階段的燒制:第一階段,用4個小時將窯溫升溫到接近500度,在這個過程中窯門切勿關緊,留一條接近10公分的縫隙,等窯爐溫升到接近500度關緊窯門;緊接著,第二階段,從500度到1000度時,按每分鐘一度的升溫速度平穩上升到1000度后保溫半小時;緊接著,第三階段,從1000度升溫到1280度時,按每兩分鐘一度的升溫速度上升到1280度后保溫半小時止火;
S12止火后自然冷卻到常溫出窯爐。
進一步地,所述梅子青釉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鈉長石60份、石英石20份、石灰石10份、高嶺土3份、紫金土3份和滑石4份。
進一步地,所述黑釉釉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西源釉土30份、嶺根釉土25份、福建黑土5份、石英石25份、二氧化錳3份和寶溪紫金土12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龍泉市同契青瓷工作室,未經龍泉市同契青瓷工作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98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