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互聯網的產時縮宮素滴速智能調控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9626.8 | 申請日: | 2020-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95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曉玲;胡婷婷;張藝超;葉盛;曾心怡;黃曉藝;嚴雪婷;章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嗎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20/17 | 分類號: | G16H20/17;G16H50/70;G16H10/60;G06N20/00;A61M5/168 |
| 代理公司: | 溫州名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陳加利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互聯網 產時縮宮素滴速 智能 調控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基于互聯網的產時縮宮素滴速智能調控方法,包括計算云,以及信息收集端和智能輸液終端;信息收集端收集產婦人口學資料數據和產前檢查資料數據來構建電子病歷系統,以及收集產時生理參數對應的數據來構建胎心監護信息系統;智能輸液終端接收計算云處理后形成的縮宮素滴速變化情況對應的數值,以智能控制縮宮素滴速;計算云將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特征變量及產時生理參數共同作為輸入變量,組合得到模型輸入數據,并構建產時縮宮素滴速預測模型輸出縮宮素滴速變化情況對應的數值。實施本發明,克服傳統輸注方案對個人經驗的依賴和醫務人員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處理、模型預測、精準調控,以輔助助產士輸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智能技術領域和藥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互聯 網的產時縮宮素滴速智能調控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持續居高不下,隨著醫療條件提升及二胎生育放開,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人群急劇增多,其陰道試產成功率在60%-80%之間,具有較 高的可行性。縮宮素(Oxytocin,OT)是臨床催產、引產的首選藥物,低劑量 OT通過與分娩期子宮平滑肌特異性OT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可促進子宮收縮, 加快產程進展。研究表明,瘢痕子宮產婦陰道試產時使用OT是相對安全的,可 縮短產程,提高陰道分娩率,未增加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但OT臨床應用個體 差異性較大,需助產士專人監測,并依據胎心、宮縮、產程進展等情況需每隔 15-20min調節一次OT滴速,人力成本高昂;此外,在臨床醫護資源短缺的現 狀下,一名助產士需同時監護多名產婦,OT滴速可能無法得到及時合理的調整, 影響用藥安全。
目前已實現了較多智能藥物注射系統或反饋控制系統,見于患者鎮痛、胰 島素注射等領域,但尚未有一款智能系統應用于控制OT輸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互聯網的產時縮宮 素滴速智能調控系統及方法,克服了傳統輸注方案對個人經驗的依賴及護士人 力資源短缺的矛盾,并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 據處理、模型預測、精準調控,以輔助助產士進行OT輸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互聯網的產時縮宮 素滴速智能調控系統,包括計算云,以及通過所述計算云互連的信息收集端和 智能輸液終端;其中,
所述信息收集端,用于收集產婦人口學資料數據和產前檢查資料數據來構 建電子病歷系統,以及從胎心監護儀數據端口中收集產時生理參數對應的數據 來構建胎心監護信息系統;
所述智能輸液終端,用于接收所述信息收集端所收集的數據經所述計算云 處理后形成的縮宮素滴速變化情況對應的數值,以智能控制縮宮素滴速;
所述計算云包括依序連接的輸入變量形成單元、模型輸入數據篩選單元、 預測模型構建單元和預測模型結果輸出單元;
所述輸入變量形成單元,用于獲取產婦人口學資料和產前檢查資料并篩選 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特征變量,以及獲取來自胎心監護儀所輸出的產時生理參 數,且將所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特征變量及所述產時生理參數共同作為輸入變 量;
所述模型輸入數據篩選單元,用于根據所述輸入變量,從所述產婦人口學 資料、所述產前檢查資料及所述產時生理參數各自對應的數據中,組合得到具 有所述輸入變量的樣本數據作為模型輸入數據;
所述預測模型構建單元,用于基于LightGBM算法,構建產時縮宮素滴速 預測模型;其中,所述產時縮宮素滴速預測模型以所述模型輸入數據為數據輸 入,以縮宮素滴速變化情況為目標輸出;
所述預測模型結果輸出單元,用于將所述模型輸入數據導入所述產時縮宮 素滴速預測模型中進行計算,得到最終縮宮素滴速變化情況對應的數值。
其中,所述輸入變量形成單元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嗎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嗎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96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溫控土壤濕化崩解試驗裝置
- 下一篇:地基土壓實度無損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