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06270.2 | 申請日: | 2020-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214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衡;宋鍇;黃偉;唐順富;劉本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神馳石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16 | 分類號: | B01F7/16;B01F13/06;B01F13/10;B01F15/00;B01F15/02;B01F15/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旌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單玉剛 |
| 地址: | 257200 山東省東營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緩蝕劑復配 攪拌 | ||
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包括封閉的筒體,套筒頂側中間的預留孔內通過密封軸承轉動連接轉軸外在的上部,轉軸頂面中心位置開設有盲孔,盲孔開口處管路連接有配液管,筒體上設有用于驅動轉軸轉動的動力結構,筒體內部滑動配合設有活塞,活塞中心位置開設有通孔,轉軸穿過通孔并與其氣密滑動配合,筒體內腔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環形板,環形板內周面分別通過數根橫桿與轉軸外周固定連接。本發明利用可以上下滑動的活塞將筒體內部分為上下兩個密閉的腔室,并為每個腔室單獨配置進出料管,實現了兩個腔室的交替循環使用,大大縮短了攪拌罐使用過程中的生產間隙,提高了緩蝕劑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緩蝕劑生產制造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
背景技術
部分型號的緩蝕劑在復配攪拌過程中需要盡量避免與空氣接觸,以減少發生氧化反應或摻入大量氣泡的可能,用戶大多采取提前對攪拌罐抽真空的方式來實現,操作起來比較繁瑣;現有的攪拌罐在攪拌完成后,必須將罐內所有緩蝕劑全部排出才能進行下一罐緩蝕劑的攪拌工作,而在實際生產中攪拌好的緩蝕劑需要被下序分裝設備慢慢消耗,這就增加了攪拌罐的閑置時間,下序分裝設備在消耗完一罐緩蝕劑后必須等待攪拌罐重新上料、配料和攪拌,增大了生產間隙,不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包括封閉的筒體,筒體頂側中間的預留孔內通過密封軸承轉動連接轉軸外在的上部,轉軸頂面中心位置開設有盲孔,盲孔開口處管路連接有配液管,筒體上設有用于驅動轉軸轉動的動力結構,筒體內部滑動配合設有活塞,活塞中心位置開設有通孔,轉軸穿過通孔并與其氣密滑動配合,筒體內腔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環形板,環形板內周面分別通過數根橫桿與轉軸外周固定連接,環形板之間共同固定安裝有數根立板,活塞上豎向開設有數個立板孔,立板分別從對應的立板孔中穿過并與之氣密滑動配合,活塞將筒體內腔分為上下兩個腔室,上側腔室和下側腔室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圓板,轉軸豎向貫穿所有的圓板,位于活塞頂面和底面的圓板同時與活塞對應端面固定連接,上側腔室的兩塊圓板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伸縮氣囊,下側腔室的兩塊圓板之間也同樣共同固定連接有伸縮氣囊,活塞內部設有兩條排液管,其中一條排液管的上端穿過活塞頂面的圓板并與上側伸縮氣囊內腔相通,與上側伸縮氣囊內腔相通的排液管下端則與活塞底面相通,另外一條排液管的下端穿過活塞底面的圓板并與下側伸縮氣囊內腔相通,與下側伸縮氣囊內腔相通的排液管上端則與活塞頂面相通,位于最頂部和最底部的圓板內部則分別設有進液管,進液管的一端分別穿過轉軸側壁與盲孔內腔相通,進液管的另一端則分別與對應的伸縮氣囊內腔相通,筒體頂面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進料管,筒體頂面另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出料管,筒體底面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二進料管,筒體底面另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二出料管。
如上所述的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所述的動力結構包括第一齒輪,轉軸伸出筒體頂面一端外周固定安裝有第一齒輪,筒體頂面固定安裝有電機,電機輸出軸上固定安裝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相嚙合。
如上所述的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所述轉軸頂端固定安裝有旋轉接頭,旋轉接頭的一端管口與盲孔相通,旋轉接頭的另一端管口與配液管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所述伸縮氣囊為采用橡膠材質的伸縮管,伸縮氣囊內腔最大直徑和最小直徑位置分別固定安裝有支撐鋼絲圈,伸縮氣囊與轉軸共中心線,伸縮氣囊的兩端分別與對應圓板的外緣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所述通孔與轉軸外周的配合間隙,立板孔與立板的配合間隙均小于3絲,活塞外周則套裝有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一種緩蝕劑復配攪拌罐,所述排液管上分別固定安裝有第一單向閥,進液管上則分別固定安裝有第二單向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神馳石化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神馳石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62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