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人機槳葉保護罩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4650.2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00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謝春;楊磊;方廣東;陳鳳翔;劉陵軼;謝皓凌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45/00 | 分類號: | B64D45/00;B64D45/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 地址: | 550000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機 槳葉 護罩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人機槳葉保護罩,包括相連接的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所述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所圍成的空間用于放置槳葉,所述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的連接處設有弧形筋,所述第二罩殼帶有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的外壁朝向所述第一罩殼的一側帶有的連接體,所述第一安裝部的內部設有氣囊機構。本發明通過設置氣囊機構,可以發現無人機是否在墜落,當墜落時,可以通過啟動氣囊來保護無人機不受損壞,同時,鏤空的結構設計,進而將螺旋槳與外部隔開,避免螺旋槳意外傷人割物。同時避免異物撞擊螺旋槳,提升飛行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機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無人機槳葉保護罩。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無人機槳葉保護罩結構中,無人機產生事故時無法給予保護,而容易造成無人機的損壞,同時,槳葉保護罩的拆卸比較困難。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人機槳葉保護罩,可以在墜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護無人機。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無人機槳葉保護罩,包括相連接的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所述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所圍成的空間用于放置槳葉,所述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的連接處設有弧形筋,所述第二罩殼帶有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的外壁朝向所述第一罩殼的一側帶有的連接體,所述第一安裝部的內部設有氣囊機構。
進一步,所述氣囊機構包括壓縮狀態的氣囊,所述氣囊的入氣口與噴嘴緊密連接,所述噴嘴的另一端連接有進氣扇;
還包括加速度傳感器,用于控制所述進氣扇的開閉。
進一步,所述噴嘴與進氣扇之間設有連接彎管,所述噴嘴和連接彎管之間設有氣用單向閥;
所述氣用單向閥使得氣體由所述彎管進入噴嘴,阻止氣體由所述噴嘴進入連接彎管。
進一步,所述第一安裝部遠離所述第一罩殼的側面上周向設有多個孔。
進一步,所述連接體為朝向所述第一罩殼的凸出結構,所述凸出結構上設有U型開口。
進一步,所述第二罩殼還包括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部和弧形筋連接的第一直筋,相鄰的所述第一直筋之間構成夾角,所述第一直筋與所述第一安裝部與弧形筋均為可拆卸式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直筋上與所述第一安裝部連接的區域設有開口,所述開口的外壁設有滑軌,所述第一安裝部上設有與所述滑軌適配的滑道;
所述第一直筋與所述弧形筋連接的區域為L型構造。
進一步,所述L型構造與所述弧形筋的連接關系為卡扣連接或者過盈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罩殼包括第二安裝部和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安裝部和弧形筋連接的第二直筋。
進一步,所述第一安裝部的中心點到所述弧形筋所在平面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安裝部的中心點到所述弧形筋所在平面的垂直距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設置氣囊機構,可以發現無人機是否在墜落,當墜落時,可以通過啟動氣囊來保護無人機不受損壞,同時,鏤空的結構設計,進而將螺旋槳與外部隔開,避免螺旋槳意外傷人割物。同時避免異物撞擊螺旋槳,提升飛行安全性。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465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