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4614.6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42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舒城縣小小馬丁兒童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3/463 | 分類號: | D06M13/463;D06M10/00;D06M13/256;D06M11/60;D06M11/79;D06M10/10;D06M10/08;D06M13/207;D06M15/53;D06M13/224;D06M13/228;D06M15/00;D06M10/06;D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枝玲 |
| 地址: | 231300 安徽省六***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霉 抗菌 棉布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屬于紡織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1)棉紗線的處理;(2)織帶;(3)棉布的處理。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在不改變紡織方式的前提下,對棉紗線進行處理,并對紡織成的棉布進行處理,有效的提高了棉布的防霉抗菌性,加工方式簡單,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業之間的產品越來越類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消費者對棉紡織布的各項指標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兒童用品,國標以及人們的要求都更為嚴苛,嬰幼兒床品具體包含床單、被套、被、枕、枕套、墊、墊套、床圍、床墊套、包巾等產品。國內外嬰幼兒床品檢測標準依據并不完全一致,國內標準目前主要有GB/T 33734—2017《機織嬰幼兒床上用品》、FZ/T 73025—2013 《嬰幼兒針織服飾》等,國外主要有美國ASTM F1917—2012《嬰兒床品及配件的安全規范》(Standard Consumer SafetyPerformance Specifification for Infant Bedding and Related Accessories),歐盟通用產品安全委員會之前也通過了針對嬰幼兒床上用品新安全標準的相關議案。嬰幼兒床品質量主要體現在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和工藝質量方面,其中內在質量較為重要,包括安全性能和其他理化性能。然而現在市面上的很多兒童用品的防霉抗菌性能一般,長時間使用就會發霉,影響使用,甚至影響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亟需研究開發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防霉抗菌性棉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棉紗線的處理:
a.將棉紗線在96~100℃的條件下,用處理液A進行熏蒸處理,熏蒸處理20~30min后,置于恒溫環境中進行保溫處理;
b.將操作a中熏蒸處理后的棉紗線進行微波活化處理,處理后用純水清洗4~6次,烘干備用;
c.將處理液B倒入電解槽內,然后將操作b中微波活化處理后的棉紗線浸入處理液B中,將超聲波探頭浸入處理液B液面以下3~4cm 處,接通電源,進行超聲-電離耦合處理,處理26~30min后,濾出棉紗線,純水清洗4~6次,烘干備用;
(2)織帶:
將步驟(1)中處理后的棉紗線作為帶體的經紗和緯紗,采用平紋組織進行編織成布;
(3)棉布的處理:
將處理液C均勻的噴覆在步驟(2)所編織的棉布的表面,然后置于RF冷等離子體處理設備中進行處理,處理4~6min后,取出,純水清洗4~6次,整理后烘干即可。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a中所述的處理液A中各成分及對應重量百分比為:大豆卵磷脂10~14%、α-甜沒藥醇1~1.4%、青蒿素 0.7~0.9%、沒食子酸0.4~0.8%,余量為無水乙醇。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a中所述的恒溫環境為50~60℃。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b中所述的微波活化處理時微波的頻率為30~60GHz。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c中所述的處理液B中各成分及對應重量百分比為: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銨4~8%、十六烷基磺酸鈉2~5%、氨水5~6%、有機硅類柔順劑2~3%、納米二氧化硅0.4~0.8%,余量為純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舒城縣小小馬丁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經舒城縣小小馬丁兒童用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46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