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及其工作情況模擬顯示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4600.4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969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克勞斯·克隆貝格 | 申請(專利權)人: | 費斯托教學股份有限公司;阿迪羅自動化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25/00 | 分類號: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協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 地址: | 德國登肯***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水 運輸 模擬 裝置 及其 工作情況 顯示 系統 | ||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及其工作情況模擬顯示系統,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架、第二底座、第二支架、控制電路、第一泵體、第二泵體、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二液位傳感器、第三液位傳感器、第一流量傳感器、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二流量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及若干閥體;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能連接第一泵體的輸入端、第二泵體的輸入端,向第一泵體、第二泵體發送控制其工作的控制信號;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能連接所述閥體的輸入端,向閥體發送控制閥體工作的控制信號。本發明可模擬廢水運輸的過程,且能感應相關數據,提升學生對水處理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水處理模擬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及其工作情況模擬顯示系統。
背景技術
在對水循環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整個水循環過程有進一步了解,如今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水循環模擬設備(如廢水運輸模擬裝置),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些便利。
然而,現有的廢水運輸模擬裝置通常只能類似搭積木的方式將廢水運輸設備的模型組裝起來,設備無法模擬運行,因此現有模擬設備無法讓學生對水循環過程有深刻的理解。
有鑒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設計一種新的廢水運輸模擬裝置,以便克服現有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及其工作情況模擬顯示系統,可模擬廢水運輸的過程,且能夠感應相關數據,提升學生對水處理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廢水運輸模擬裝置,所述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架、第二底座、第二支架、控制電路、第一泵體、第二泵體、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二液位傳感器、第三液位傳感器、第一流量傳感器、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二流量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及若干閥體;
所述第一泵體能設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支架能通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容器能通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二容器、第三容器能通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
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能連接第一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能連接第一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能連接第三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能連接第二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能連接第二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能連接第二容器的下部;
所述第二容器能設置第二液位傳感器,所述第三容器能設置第三液位傳感器;所述第一管路能設置一閥體,所述第二管路能設置第一泵體、第一流量傳感器、第一壓力傳感器及閥體,所述第三管路能設置第二泵體、第二流量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及閥體,所述第四管路設有一閥體;
所述第二液位傳感器的輸出端、第三液位傳感器的輸出端能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入端,將感應的液位數據發送至所述控制電路;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的輸出端、第二流量傳感器的輸出端能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入端,將感應的流量數據發送至所述控制電路;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第二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能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入端,將感應的壓力數據發送至所述控制電路;
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能連接所述第一泵體的輸入端、第二泵體的輸入端,向第一泵體、第二泵體發送控制其工作的控制信號;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能連接所述閥體的輸入端,向閥體發送控制閥體工作的控制信號。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廢水運輸模擬裝置進一步包括工作情況模擬顯示模塊,用以根據各傳感器感應的數據生成廢水運輸模擬裝置工作情況的畫面;
所述工作情況模擬顯示模塊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費斯托教學股份有限公司;阿迪羅自動化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費斯托教學股份有限公司;阿迪羅自動化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46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