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4307.8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290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歡;張衛華;劉衛華;沈琿;司文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7/11;G01V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027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收 衰減 巖石 物理 建模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介質 | ||
1.一種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定巖石孔隙為雙孔隙結構包括硬孔隙度和軟孔隙度;
計算巖石骨架的等效彈性屬性;
計算所述巖石骨架中包含孔隙時巖石的等效彈性模量,先后加入硬孔隙、軟孔隙;
計算模型介質孔隙中包含水的彈性模量及衰減屬性參數值,完成建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其中,通過公式(1)計算巖石骨架的等效彈性屬性:
其中,Mi為組成巖石礦物成分第i個組成成分的模量;fi為組成巖石礦物成分第i個組成成分的體積分量;Mv為采用Voigt上限方法計算獲得的巖石模量,MR為采用Reuss下限方法計算獲得的巖石模量,Mm為待求解的巖石等效彈性模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其中,利用DEM模型公式計算雙孔巖石模型的等效彈性模量,即加入硬孔隙和軟孔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其中,DEM的表達式為:
K*(0)=K1 (4)
μ*(0)=μ1 (5)
其中,K1為初始主相相1的體積模量,μ1初始主相相1的剪切模量,K2為初始主相相2的體積模量,μ2為初始主相泥質的剪切模量,y為初始主相相2的體積含量,P為幾何因子,Q為幾何因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其中,利用BISQ模型計算巖石模型中包含流體時巖石的彈性及衰減屬性值。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其中,BISQ計算公式為:
其中,ρ為巖石的密度,Kms=Kmsd+aKs[1-f(ξ)],κ為軟孔隙的擴散系數,Khp為高壓條件下干燥巖石的體積模量。
7.一種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定模塊,設定巖石孔隙為雙孔隙結構包括硬孔隙度和軟孔隙度;
骨架模塊,計算巖石骨架的等效彈性屬性;
孔隙模塊,計算所述巖石骨架中包含孔隙時巖石的等效彈性模量,先后加入硬孔隙、軟孔隙;
建模模塊,計算模型介質孔隙中包含水的彈性模量及衰減屬性參數值,完成建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裝置,其中,利用DEM模型公式計算雙孔巖石模型的等效彈性模量,即加入硬孔隙和軟孔隙,其中,DEM的表達式為:
K*(0)=K1 (4)
μ*(0)=μ1 (5)
其中,K1為初始主相相1的體積模量,μ1初始主相相1的剪切模量,K2為初始主相相2的體積模量,μ2為初始主相泥質的剪切模量,y為初始主相相2的體積含量,P為幾何因子,Q為幾何因子。
9.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存儲器,存儲有可執行指令;
處理器,所述處理器運行所述存儲器中的所述可執行指令,以實現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該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衰減巖石物理建模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430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