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壓制動系統及液壓制動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3764.5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10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陶喆;范鵬;張彥朝;賀鵬;朱心放;魏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3/14 | 分類號: | B60T13/14;B60T13/68;B60T8/40;B60T7/06;B60T13/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壓 制動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液壓制動系統及液壓制動控制方法。該液壓制動系統包括:儲液壺,其用于容納制動液;制動輪缸機構和出液控制機構,制動輪缸機構通過出液控制機構選擇性連通于儲液壺;制動液壓缸,其連通于儲液壺,在制動液壓缸內滑動設置有制動活塞;制動踏板,其通過推桿連接于制動活塞;助力液壓缸,其連通于儲液壺,在助力液壓缸內滑動設置有助力活塞;進液控制機構,其一端選擇性連通于制動液壓缸和助力液壓缸,另一端選擇性連通于制動輪缸機構。該液壓制動系統即可以實現電動助力制動系統的助力制動功能,又可以實現車身穩定系統的功能,從而實現制動助力功能和車身穩定控制功能的集成,以提高用戶體驗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壓制動系統及液壓制動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目前車輛向電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新能源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智能化駕駛的提出也極大推動了車輛智能控制的發展。
在制動方面,新能源車目前大部分還是采用真空助力器并依靠真空泵的真空源提供助力,受到當前真空泵壽命問題影響,新能源車因真空泵的原因導致召回。另一部分新能源車開始使用電控的助力制動系統,該助力制動系統在耐久方面滿足車規要求,且功能性遠遠超過真空泵,在功能和與其他模塊的匹配方面有更好的優勢。
在通信工程當中,冗余指基于系統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考慮,對一些關鍵部件或功能進行重復的配置。當系統發生故障時,冗余配置的部件可以作為備援,及時承擔故障部件的工作,以減少系統的故障時間。隨著智能駕駛的發展,智能駕駛對于制動系統的冗余備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需要互相獨立的功能模塊能實現對制動、電子制動力分配(EBD,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制動防抱死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的冗余?,F有電控助力制動系統和車身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C,Electronic SpeedController)的組合已經不能滿足該要求,用戶體驗感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壓制動系統及液壓制動控制方法,能夠同時實現助力制動功能和車身穩定功能,從而提高用戶體驗感。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液壓制動系統,包括:
儲液壺,其用于容納制動液;
制動輪缸機構和出液控制機構,所述制動輪缸機構通過所述出液控制機構選擇性連通于所述儲液壺;
制動液壓缸,其連通于所述儲液壺,在所述制動液壓缸內滑動設置有制動活塞;
制動踏板,其通過推桿連接于所述制動活塞;
助力液壓缸,其連通于所述儲液壺,在所述助力液壓缸內滑動設置有助力活塞;
進液控制機構,其一端選擇性連通于所述制動液壓缸和所述助力液壓缸,另一端選擇性連通于所述制動輪缸機構。
作為優選,還包括隔離控制機構,所述制動液壓缸通過所述隔離控制機構選擇性連通于所述進液控制機構。
作為優選,還包括反向控制機構,所述助力液壓缸通過所述反向控制機構選擇性連通于所述進液控制機構。
作為優選,還包括助力隔離閥,所述助力隔離閥設置于所述反向控制機構和所述進液控制機構之間并分別與其相連通,所述反向控制機構和所述助力液壓缸之間的連通口、所述助力隔離閥和所述助力液壓缸之間的連通口分別設置于所述助力活塞的兩側。
作為優選,還包括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設置于所述反向控制機構和所述進液控制機構之間,使從所述進液控制機構流出的制動液經所述單向閥和所述反向控制機構回流至所述助力液壓缸。
作為優選,還包括驅動源,所述驅動源通過傳動機構傳動連接于所述助力活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376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