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強度低應力冷拔鋼管及生產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011103681.6 | 申請日: | 2020-10-15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12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發明(設計)人: | 劉賢翠;陳登民;王家聰;劉慶教;韋金鈺;湯寶石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2;C22C38/46;C22C38/58;C21D1/28;C21D1/30;C21D6/00;C21D7/06;C21D8/10;C21D9/08;B21C1/22;B21C37/0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聯專利事務所 32220 | 代理人: | 田鵬山 |
地址: | 221004 江蘇省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強度 應力 鋼管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公布一種高強度低應力冷拔鋼管及生產方法。步驟如下,①熱軋生產高強韌性熱軋管作為冷拔坯料;②離線正火處理;③表面處理;④兩道次等徑冷拔;采用兩道次等徑冷拔變形,每一道次的冷拔坯料與冷拔后的冷拔鋼管的幾何中徑相差不大于5mm;成品道次變形率為1.05~1.1;⑤去應力退火;⑥校直;⑦鋸切;⑧拋丸。冷拔鋼管原材料應力小,此新材料高強韌性熱軋管利用環切法測量,應力為壓應力;采用兩道次等徑冷拔變形工藝,保證冷拔坯料與冷拔鋼管的幾何中徑值相等或相差不大于5mm,鋼管的外徑與內徑變形率相等,鋼管壓力分布均勻,降低冷拔管最終殘余應力;“去應力退火+拋丸處理”,優化應力分布,最終冷拔管應力為壓應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拔鋼管加工技術,具體是一種高強度低應力冷拔鋼管及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工程機械特別是起重機、泵車等超遠距離作業機械,液壓油缸隨著作業吊臂伸展到100米以外,油缸重量的累加效應百倍增加,所以,大型工程機械對液壓缸的重量要求越來越嚴苛,開發超高強韌性冷拔管是輕量化技術的最優選擇,使用冷拔技術制造油缸可以使液壓缸減重10%以上。
冷拔鋼管的原材料一般是無縫鋼管企業生產的熱軋鋼管。普通熱軋鋼管在熱軋變形過程中,由于在軸向與徑向變形率不同,存在變形方向的應力不均勻;熱軋鋼管冷卻不均勻也會導致熱應力不均勻。
鋼管在冷拔成型過程中內外表面受摩擦力作用,而中心層金屬在冷拔拉力作用下自由塑性變形,所以冷拔管內外壁表層的金屬流速一致,而中心層金屬的流速比內外表面層快,鋼管在拉拔過程中的塑性變形是不均勻的。受不均勻變形的影響,冷拔鋼管內外壁表層與中心層會產生附加應力,這種附加應力在冷拔后仍然殘留在鋼管中,形成冷拔管的殘余應力。
冷拔管的殘余應力如果過大,在后續機械加工過程中,不均勻的應力不斷釋放,最終影響到產品的加工精度甚至造成油缸加工報廢。另外,對液壓缸筒而言,殘余應力在方向性影響著缸筒的承載能力。研究認為:殘余壓應力可以抵消一部分載荷產生的應力,從而可以提高缸筒的承載能力,而殘余拉應力剛好相反。因此降低和消除承壓結構件的殘余應力就十分必要了。
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精度冷拔管及其制作方法(CN105463311U),采用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作為坯料,化學元素組成及質量百分比含量為:碳C≤0.20%、硅Si≤0 .50%、錳Mn≤1 .70%、磷P ≤ 0 .035%、硫S≤0 .035%、鈮Nb≤0 .07%、釩V≤0 .20%、鈦Ti≤0 .20%、鉻Cr≤0 .30%、鎳Ni≤0 .80%、銅Cu≤0 .30%、氮N≤0 .015%、鉬Mo≤0.20%,調整煉鋼質量和機械性能加入的鋁Al元素和微量硼B元素,余量為鐵Fe;
制作方法:車頭拉拔→表面處理→兩道次冷拔→強韌化熱處理→校直→定尺鋸切。其中,兩個道次總變形量控制在1.25-1.45,第二道次冷拔前停放時間控制在20分鐘-5小時,第二道冷拔變形量大于第一道次且減壁量≥ 1mm,兩個道次之間無需二次磷化皂化;退火溫度為380-500℃,保溫時間2 .5-5小時,出爐溫度≤ 350℃;控制磷化膜厚度10-30μm。
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是:
制作流程第一步需要車拉拔頭,使生產周期延長、成本增加;熱軋管坯本身應力不均勻,導致后續冷拔鋼管的應力不易控制;采用兩道次冷拔加工,要求總變形率控制在1.25-1.45,雖然提高了冷拔精度,但也沒有解決冷拔管殘余應力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強度低應力冷拔鋼管及生產方法,在保證高強度的同時,降低其冷變形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應力水平,提高其尺寸穩定性,避免后續加工與使用過程中的變形,保證工程機械油缸的尺寸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未經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368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