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方法及結構在審
申請號: | 202011103674.6 | 申請日: | 2020-10-15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73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發明(設計)人: | 朱雁飛;潘偉強;王建秀;瞿建勛;武昭;龍冠宏;金鑫;裴烈烽;溫鎖林;楊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同濟大學 |
主分類號: | B29C69/02 | 分類號: | B29C69/02;B29C64/153;B29C64/393;B29C65/58;B33Y10/00;B33Y50/02;B28B1/00;E03B3/18;E03B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打印 技術 形成 降水 井貼礫 過濾器 方法 結構 | ||
1.一種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利用3D建模技術建立適配于各含水層的貼礫層三維立體模型;
利用3D打印方法按照貼礫層三維立體模型制作貼礫層,所述貼礫層包括對扣形成管狀的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
將所述第一弧形片和所述第二弧形片對扣于對應的濾水管上形成所述貼礫過濾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貼礫層三維立體模型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
檢測地層中含水層的分布情況;
根據各含水層土體的顆粒級配確定匹配各含水層所需的貼礫過濾器外層貼礫層的顆粒粒徑、空隙分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一種或多種:選擇性激光燒結法、選擇性激光熔化法、電子束熔化法、三維印刷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片對扣于所述第二弧形片的連接端部設有凸榫,所述第二弧形片對扣于所述第一弧形片的連接端部設有供所述凸榫卡接的凹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3D打印方法按照貼礫層三維立體模型制作貼礫層的步驟中所用的打印材料包括以下一種或多種:粉末狀的聚合物、陶瓷、復合材料。
6.一種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兩端開口的濾水管,包括管體以及設于所述管體上的多個透水孔;
利用3D打印方法制成且設于所述濾水管外層呈多孔結構狀的貼礫層,包括對扣形成管狀的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片對扣于所述第二弧形片的連接端部設有凸榫,所述第二弧形片對扣于所述第一弧形片的連接端部設有供所述凸榫卡接的凹槽。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貼礫層由粉末狀的聚合物、陶瓷以及復合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制成。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呈圓形或豎長條形設置。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技術形成對扣式降水井貼礫過濾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水管為塑料管或鋼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未經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367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