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茄果蔬菜種質資源活體保存方法,包括砧木、接穗準備,插接法嫁接,接后保濕、煉苗、脫袋,越冬管理等步驟。選優質種子,經消毒、催芽、培養,以0.4?0.6cm野生托魯巴姆幼嫩枝條為砧木,以0.3?0.4cm待保存資源幼嫩側枝做接穗,采用插接法嫁接,接口用嫁接夾固定,用厚度為0.08mm自封袋(8*12cm)封口培養,傷口愈合后可適時煉苗去袋,常規管理即可完成資源活體保存。本發明解決了茄子抗性差的資源易丟失、生育期長茄子資源坐果難、野生砧培育周期長、砧穗親和評價工作量大或鑒定環境差異影響評價等問題;操作簡便、有利于后期果實離體抗病評價、品質測定等綜合評估,從而加快茄子資源評鑒及利用進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茄果蔬菜種質資源活體保存方法。
背景技術
茄子在我國廣泛栽培,而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危害茄科植物的一種毀滅性土傳病害,病原為茄科勞爾氏菌。青枯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該病發生時,植株莖葉持綠,始發頂葉萎蔫,最后整株枯死,其危害大,造成損失重。我國北至甘肅,南到海南均有發生。在長江流域,發病可造成減產20%-30%,嚴重時達50%-60%。隨著蔬菜集約化生產增強,茄子青枯病根治成為難點。
早期研究多集中在青枯病遺傳規律、抗性品種篩選及病害的綜合防控上。目前,對茄子青枯病仍無有效化學防控藥劑,選育抗青枯病茄子品種成為病害防控最有效途徑。茄子青枯病抗性遺傳表現有隱性、不完全顯性和單基因顯性調控等模式,又受反交效應影響。因此茄子青枯病抗性遺傳復雜,選育難度大,研究進展緩慢。
鑒于長江流域青枯病嚴重,在茄子資源鑒定篩選時往往會造成大量感病茄子優異資源丟失。當前生產中多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栽培來防控青枯病,最常用的砧木是托魯巴姆。然而,生產上托魯巴姆等野生類型的茄子資源其種子萌發及幼苗初期生長速度極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茄果蔬菜種質資源活體保存方法,利用周年生抗病茄子砧木高位嫁接,能夠最大限度保存未知抗性和部分生育期長坐果難茄子種質資源,實現育種目標多樣性需求,為加快育種進程奠定基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茄果蔬菜種質資源活體保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砧木、接穗準備:高位嫁接,砧木為野生托魯巴姆,常規法育苗、移栽后打頂,保證側枝生長,以0.4-0.6cm幼嫩側枝或主枝為砧木嫁接;以0.3-0.4cm地方品種或商品種幼嫩側枝做接穗。
S2、嫁接方法:插接法,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縱切口,確保砧穗中心密接便于成活;
S3、接后管理:接穗插好后用平口或圓口嫁接夾夾牢固定,最后用厚度為0.08mm自封袋封好嫁接夾及接穗,袋內水汽充足,接口容易愈合;
S4、煉苗、脫袋:傷口愈合后,半開自封袋,適度煉苗,待接穗有新葉萌動,可全部打開自封袋,隨著新葉生長,去掉自封袋,嫁接苗能健康生長;砧木生長旺盛,嫁接后注意整枝修剪和肥水管理,確保接穗生長;接穗生長初期,注意疏花疏果,做好固定支撐,防止高位嫁接枝條承重過大或因風而折斷;
S5、越冬管理:氣溫低于15℃后將茄子整株修剪,修剪時高位嫁接接穗留5-10cm,砧木新生側枝短截即可,待傷口干燥后帶土坨移入大棚,假植后常規病蟲害管理,冬季低溫下根據情況多層覆蓋越冬保存。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在步驟S1中,還包括種子處理及催芽:將抗病性尤其是青枯病抗性未知的接穗及砧木茄子種子,分別經55℃溫湯浸種20min,用200mg/L的赤霉素浸泡種子24h,然后用4層紗布包好清水洗干凈,將種子撈出后放置在全黑暗人工氣候箱中,白天溫度保持在28-32℃,夜間18-20℃,每天翻動一次,用清水投洗一次,4-5d開始出芽,50%種子露白后拌上適量細沙開始撒播,然后將穴盤置于晝夜溫光周期條件下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