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錐幼化采穗圃的營建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1327.X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95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衛華;王裕霞;潘文;徐放;楊會肖;廖煥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30 | 分類號: | A01G2/30;A01G17/00;A01C23/04;A01G24/28;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蘇運貞;裘暉 |
| 地址: | 51052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錐幼化采穗圃 營建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錐幼化采穗圃的營建方法及其應用。本發明以紅錐種子袋苗為砧木、以精選的優良家系為接穗來源,通過皮接、高強度截頂、彎枝、皮下生根等技術來保持穗條的幼化,不僅可快速擴繁并營建優良無性系的采穗圃,而且可提供大量優質穗條,用于后續的扦插、嫁接和離體培養等方面的生產應用。本發明為扦插、組培等無性系繁殖方式提供高幼態化的外植體,成活率高;解決了目前實生苗主根發達,須根少,造林成活率低的現狀;同時也可以快速解決紅錐結實大小年現象,小年種子難滿足需求的現狀。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林木良種繁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紅錐幼化采穗圃的營建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 A.DC)又名紅黎、赤黎、黎木、刺栲、紅栲、紅掾栲、紅柯,屬殼斗科栲屬常綠喬木,樹體通直,樹高可達30米,胸徑達1米以上,它是我國南亞熱帶和亞熱帶植被常綠闊葉林的優勢組成樹種,屬華南地區重要的鄉土闊葉珍貴用材和高效多用途生態公益林樹種。紅錐天然分布于東經95°20′~118°0′,北緯18°30′~25°0′,主產地集中于廣東、廣西、福建南部,其周邊分布在云南南部、貴州東南部以及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南部,邊緣分布達西藏的墨脫縣。紅錐具有生長快、材質優、適應廣、效益高等優良特性。其主干通直、材質堅硬、呈紅色、耐腐蝕性強、不開裂、不變形、容易加工,是優質珍貴用材,可供建筑、造船、高檔家具、木制地板、軍工用品、體育器材等用。種子富含淀粉,可炒食、飼料和釀酒,種實、殼斗均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紅錐作為華南地區地帶性植被頂極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良好的生態穩定性和優異的生態效益,又是十分優良的大徑級用材樹種。它具有旺盛的生長期和良好的生長速度,一次造林可采伐10次以上,經營百年經久不衰,且枝葉濃密,混生性能好,可作為用材和水源涵養林進行純林種植,亦可為殘次林改造、生態公益林改造的混交造林進行推廣應用。因此,該樹種已成為華南地區十分重要的鄉土闊葉樹種,每年用紅錐營建的水源涵養林、低效生態公益林改造以及純林面積超過3500公頃。
采穗圃是林木良種擴繁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現有的紅錐采穗圃多是以實生種子苗為母株,由于種子間分化較大,難以最大化利用良種的優質性狀。因此,探究一種不同于傳統采穗圃的營建方式,突破實生苗分化問題,充分利用“無性繁殖固定變異”,最大程度保持良種的優良性狀,這對于紅錐產業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紅錐幼化采穗圃的營建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紅錐幼化采穗圃的營建方法的應用。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紅錐幼化采穗圃的營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穗圃地點的選擇
采穗圃的建立地點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方;
(2)采穗圃布局及整地
將圃地進行深翻、整平,挖定植穴,將表土堆放在穴的兩旁,以便于回穴時將表土施回穴中;將基肥和營養土混合,基肥采用鈣鎂磷肥,攪拌均勻后施于穴的下半部,并回表土,于雨后陰天定植,定植前提前一天噴灑殺菌消毒劑;
(3)采穗圃材料的選擇
對紅錐的生長性狀及其育種值進行綜合評選,選擇若干個優良無性系,作為采穗圃材料;
(4)采穗圃材料的培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132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