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纜芯電動矯直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7366.7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38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元友;卜宏濤;李淵;田生祥;施志剛;張梁;劉冬平;王雅湉;尚國斌;張海利;李守軒;程碧雪;熊藝婷;裴正乾;羅明軒;嚴磊;沈占德;馬蕾;李戈輝;謝中山;王元成;黃伶俐;張舉志;郭強;洪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1/00 | 分類號: | H02G1/00;B21F1/02 |
| 代理公司: | 西寧工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3102 | 代理人: | 陳文福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纜 電動 矯直 | ||
一種電纜芯電動矯直器,涉及變電站施工領域,其結構為:支撐板正面兩邊各固定設置有一個穿線板,穿線板上設置1?4個走線孔,所述兩個穿線板上的走線孔位置正對應,所述走線孔為圓形,所述支撐板正面底部設置有主動輪,主動輪上部設置有從動輪,主動輪和從動輪上均設置有槽,從動輪設置在軸上,軸穿過設置在支撐板上的導軌調節口并通過螺母固定連接;主動輪通過齒輪軸與支撐板反面的齒輪A連接,齒輪B與電動工具連接軸固定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測量裝置便于攜帶,適用于不同線徑二次電纜線芯的直線工作,便于攜帶、收納方便、便于維護,男女均可操作、對工作經驗要求較低,避免了傳統測試方法里面工具亂丟亂放以及丟失情況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電站施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纜芯電動矯直器。
背景技術
在變電站施工過程中,剝取的電纜線芯為了美觀和便于綁扎,電纜線芯的捋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目前施工現場采用的方法一是將整把電纜線芯分開后在地面上摔彈,雖然速度較快,但線芯摔的不夠直;方法二是人工將電纜芯卡在比較光滑的硬質把手上從頭到尾一點點的捋直,但效率低,且只能強壯的男性才行操作的很順利,對人員要求較高。
目前電纜線芯捋直的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對直線芯人員的責任心、經驗、體力等有比較高的要求;
2、捋線人員如果用力或使用工具不當過度則會造成電纜線芯損傷,給后期設備運行帶來隱患,易造成交或直流接地;
3、女員工由于體力原因,捋直線芯需要時間較長;
4、線芯如果矯直的效果不好,對施工工藝帶來影響。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纜芯手動直線器,其特征在于:支撐板正面兩邊各固定設置有一個穿線板,穿線板上設置1-4個走線孔,所述兩個穿線板上的走線孔位置正對應,所述走線孔為圓形,所述支撐板正面底部設置有主動輪A、主動輪B、主動輪C,主動輪上部設置有從動輪,主動輪A、主動輪B、主動輪C和從動輪上均設置有槽,從動輪設置在軸上,軸穿過設置在支撐板上的導軌調節口并通過螺母固定連接;主動輪A和主動輪C通過齒輪軸與支撐板反面的齒輪A和齒輪C連接,齒輪B與電動工具連接軸固定連接,所述齒輪B不與主動輪B連接,所述齒輪B的旋轉方向與齒輪A和齒輪C相反。
所述支撐板設置有走線板一側的中間設置把手,把手與支撐板呈90°角;
所述走線孔的直徑大于電纜線的直徑;
所述三個主動輪上部設置有兩個從動輪,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上槽的位置和走線孔的位置對應;
本發明原理及使用方法:將電纜芯穿兩個走線孔,通過主動輪和從動輪的擠壓矯直,將電動螺絲刀等電動工具插入電動工具連接軸,使主動輪轉動,帶動電纜芯前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測量裝置便于攜帶,適用于不同線徑二次電纜線芯的直線工作,便于攜帶、收納方便、便于維護,男女均可操作、對工作經驗要求較低,避免了傳統測試方法里面工具亂丟亂放以及丟失情況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后部裝置示意圖;
1、支撐板;2、穿線板;3、主動輪A;4、從動輪;5、導軌調節口;6、把手;7、走線孔;8、輪軸;9、螺母;10、齒輪A;11、齒輪軸;12、電動工具連接軸;13、齒輪B;14、齒輪C;15、主動輪B;16、主動輪C。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未經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736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機器學習的自由能微擾網絡設計方法
- 下一篇:一種真空管道變徑轉接法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