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農業機械的可變式履帶底盤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6037.0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12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鑄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55/065 | 分類號: | B62D55/065;B62D55/08;B62D55/08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業機械 可變 履帶 底盤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的可變式履帶底盤,包括對稱設置的履帶行走機構、設置于履帶行走機構之間的固定支架,履帶行走機構包括固定座、固定設于固定座一側的驅動輪、若干個設于固定座底部的承重輪、設于固定座另一側的第一伸縮桿、設于固定座另一側的第二伸縮桿、設于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之間的齒輪、用于驅動第一伸縮桿或第二伸縮桿的動力裝置,第一伸縮桿遠離驅動輪的一側端部設有第一引導輪,第二伸縮桿遠離驅動輪一側的端部上設有第二引導輪;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的相對內側面上均設有齒條,齒條與齒輪相互嚙合;本發明通過可變的履帶結構可以同時滿足越過溝坎等障礙物以及避免陷入泥土地中對土壤造成破壞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履帶底盤領域,尤其是可變式的履帶底盤領域。
背景技術
履帶式底盤因其特殊的行走機構而具有很好的越野性能,其對通行道路的要求比輪式底盤要低很多,因此很多施工車輛、農業機械都采用履帶式底盤;履帶式運輸車一般都具有爬坡、過坎和越溝的能力;目前常用的履帶式底盤中通常包括兩種履帶結構,其中,一種履帶的結構呈上寬下窄的倒梯形結構,此時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小,對地面的壓強較大,而且傾斜度的履帶面可以極大的提升履帶的通過性;另一種履帶結構為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此時,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能夠大大降低機械對地面的壓強,有利于在平整的路面前行,但是該種履帶的通過性很差,一旦在非鋪裝路面行走時,一個直徑大于底帶輪的半徑的障礙物便足以阻礙機械的前進;當采用履帶式底盤的農業機械在田地里進行工作時,通常會面臨田地之間設置的溝溝坎坎,同時為了避免農業機械因為壓強過大會陷入田地中,破壞土地的土壤。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農業機械的可變式履帶底盤,包括對稱設置的履帶行走機構、設置于履帶行走機構之間的固定支架,所述履帶行走機構包括固定座、固定設于固定座一側的驅動輪、若干個設于固定座底部的承重輪、設于固定座另一側的第一伸縮桿、設于固定座另一側的第二伸縮桿、設于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之間的齒輪、用于驅動第一伸縮桿或第二伸縮桿的動力裝置,所述第一伸縮桿遠離驅動輪的一側端部設有第一引導輪,所述第二伸縮桿遠離驅動輪一側的端部上設有第二引導輪;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的相對內側面上均設有齒條,所述齒條與齒輪相互嚙合。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固定座為中空結構,所以第一伸縮桿設于固定座的內部下方,所述第二伸縮桿設于固定座的內部上方。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動力裝置采用動力伸縮桿,所述動力伸縮桿的一端固定設于固定座內部的內側壁上,另一側固定設于第一伸縮桿或第二伸縮桿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齒輪的一側端部上同軸固定設有第一錐形齒輪,所述固定座的一側設有傳動桿,所述傳動桿設于固定座靠近第一錐形齒輪的一側,所述傳動桿靠近第一錐形齒輪的一端設有第二錐形齒輪,所述第二錐形齒輪與第一錐形齒輪相互嚙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通過可變的履帶結構,從而可以使得履帶底盤實現兩種功能,一種有利于越過溝坎等障礙物,另一種能夠有效避免陷入泥土地中,對土壤造成破壞;
2)本發明兩種履帶結構的調節十分方便,可靠,有利于農業機械的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固定座內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實施2的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平地工作時狀態示意圖1;
圖6是本發明中過溝坎時狀態示意圖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鑄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鑄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60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