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設置在冷卻水道中的高頻諧振腔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5870.3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887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盧亮;楊振;張鵬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5H5/02 | 分類號: | H05H5/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創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李思坪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設置 冷卻 水道 中的 高頻 諧振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設置在冷卻水道中的高頻諧振腔體,包括加速腔體、進液管和出液管,加速腔體的管壁中空形成冷卻通道,進液管和出液管均與冷卻通道連接導通,以使進液管通過冷卻通道與出液管連接導通;所以此方案將使得設備結構更為緊湊,并實現了冷卻通道對熱量的直接吸取,減少了熱量傳遞的散失,提高了冷卻通道對熱量吸收效率,以滿足更為嚴苛的散熱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粒子加速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設置在冷卻水道中的高頻諧振腔體。
背景技術
粒子加速是在高頻諧振腔體中進行的,其在工作過程會發出大量的熱量,造成高頻諧振腔體溫度很高,所以需要對高頻諧振腔體進行冷卻處理;但是現有散熱結構的散熱效率較低,難以滿足實際的散熱需求,為此急需一種能夠解決此問題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置在冷卻水道中的高頻諧振腔體,以解決現有高頻諧振腔體散熱效果欠佳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設置在冷卻水道中的高頻諧振腔體,包括加速腔體、進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加速腔體的管壁中空形成冷卻通道,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與所述冷卻通道連接導通,以使所述進液管通過所述冷卻通道與所述出液管連接導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速腔體的內壁設有第一凹凸面,所述第一凹凸面外露于所述加速腔體的內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卻通道的內表面設有第二凹凸面,所述第二凹凸面的設置位置與所述第一凹凸面的設置位置匹配對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高頻諧振腔體還包括屏蔽管,所述屏蔽管包圍于所述加速腔體的外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穿過所述屏蔽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屏蔽管外。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速腔體的兩端均設有固定盤,所述屏蔽管的兩端分別設于兩所述固定盤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屏蔽管兩端的內壁均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與所述固定盤連接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卻通道內設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均流板呈環狀,所述均流板圍繞上述加速腔體的內腔周側布置,以分隔所述冷卻通道為兩部分。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別在所述均流板的兩側與所述冷卻通道連接導通,且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別置于所述加速腔體相對的兩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均流板鄰近所述進液管布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加速腔體的管壁中空形成冷卻通道,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與所述冷卻通道連接導通,以使所述進液管通過所述冷卻通道與所述出液管連接導通,所以此方案將使得設備結構更為緊湊,并實現了冷卻通道對熱量的直接吸取,減少了熱量傳遞的散失,提高了冷卻通道對熱量吸收效率,以滿足更為嚴苛的散熱需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高頻諧振腔體實施例提供的側視透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均流板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0、加速腔體;11、冷卻通道;
21、進液管;22、出液管;
31、第一凹凸面;32、第二凹凸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58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確定待比對醫療數據的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文物防盜的面紋識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