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伏一體化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5842.1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100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光;李曉輝;劉小琛;劉洋洋;梁彬;劉偉東;李磊;李丹;鄒琪;趙慶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營銷服務中心;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38 | 分類號: | H02J3/38;H02S10/20;G05F1/67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來佳 |
| 地址: | 300202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化 系統 | ||
1.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發電部分、儲能部分和逆變部分;所述光伏發電部分包括光伏陣列PV和Boost功率變換器,儲能部分包括儲能和雙向DC/DC變換器,光伏陣列PV通過Boost功率變換器連接逆變部分,實現最大功率跟蹤控制和給定功率跟蹤控制;儲能通過雙向DC/DC變換器連接逆變部分,實現電壓和電流的控制;逆變部分采用三相全橋逆變并網,能夠接入直流負荷單元和交流負荷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發電部分和儲能部分共用直流母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發電部分基于直流母線電壓,采用Boost功率變換器構成的Boost變換電路實現對電流源特性的光伏陣列PV端電壓的調節,在光照溫度變化情況下,實現功率跟蹤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跟蹤控制包括最大功率跟蹤控制MPPT和限功率控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功率跟蹤控制MPPT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實時采集光伏陣列PV端的電壓Uk和電流Ik;
步驟2、計算光伏陣列PV端功率Pk,其中Pk=Uk*Ik;
步驟3、判斷光伏陣列PV端功率Pk是否等于上一時間光伏陣列PV端功率Pk-1,若Pk等于Pk-1,則進行步驟2,否則進行步驟4;
步驟4、判斷Pk是否大于Pk-1,若Pk大于Pk-1,則進行步驟5,否則進行步驟6;
步驟5、判斷Uk是否大于Uk-1,若Uk大于Uk-1,則增大擾動電壓ΔU,根據擾動電壓ΔU輸出產生的占空比與三角載波比較后形成PWM波,作用于Boost功率變換器并進行步驟1,否則減小擾動電壓ΔU,根據擾動電壓ΔU輸出產生的占空比與三角載波比較后形成PWM波,作用于Boost功率變換器并進行步驟1;
步驟6、判斷Uk是否大于Uk-1,若Uk大于Uk-1,則增大擾動電壓ΔU,根據擾動電壓ΔU輸出產生的占空比與三角載波比較后形成PWM波,作用于Boost功率變換器并進行步驟1,否則減小擾動電壓ΔU,根據擾動電壓ΔU輸出產生的占空比與三角載波比較后形成PWM波,作用于Boost功率變換器并進行步驟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部分采用雙向DC/DC變換器組成的Buck-Boost變換電路實現電壓/電流控制,在電流控制模式下以直流母線電壓Udc為基準,實現電池的充放電功率大小的控制;在電壓控制模式下以電池電壓為基準,實現對直流母線電壓的穩定控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逆變部分在有功-無功P/Q模式下,通過坐標變換將逆變器輸出三相交流電壓、電流變換到旋轉坐標系下,以直流母線電壓和無功電流為控制目標,采用PI閉環控制,基于SVPWM實現對逆變器的控制;在電壓-頻率VF模式下,通過坐標變換將逆變器輸出三相電壓、電流變換到旋轉坐標系下,以逆變輸出電壓和頻率為控制目標,采用PI閉環控制,基于SVPWM實現對逆變器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營銷服務中心;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營銷服務中心;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58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