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筒倉及其倉頂的施工方法、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93513.3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28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代國彬;郭延義;胡董超;吳錦輝;王禮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7/26 | 分類號: | E04H7/26;E04G11/04;E04G11/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筒倉 及其 施工 方法 氣囊 型支模 體系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筒倉及其倉頂的施工方法、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該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包括緊貼設置在筒倉的倉壁之內的充氣氣囊,所述充氣氣囊設置有充氣孔或者充氣管道,所述充氣孔或者充氣管道連通有風機;所述充氣氣囊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柱體部分和弧體部分,所述柱體部分與倉壁的高度相等,所述柱體部分的形狀與所述倉壁圍合而成的內腔形狀相匹配;所述弧體部分高于倉壁,所述弧體部分的形狀與待施工的倉頂的形狀相匹配,所述弧體部分為氣囊型支模體系的模板。本發明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和安全風險低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筒倉及其倉頂的施工方法、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
背景技術
筒倉結構在目前主要用于糧倉、煤倉等農業筒倉或者工業筒倉。筒倉的倉頂一般為圓錐體結構,筒倉的倉頂的厚度一般為1米左右,其厚度較厚。混凝土結構的筒倉,其倉頂外輪廓面為半球體結構,但是倉頂的整體立體形狀為外凸內凹的弧體形狀,其中弧體形狀可以小于或者等于1/2的空心圓球體,猶如切開一半的籃球。混凝土結構筒倉及其倉頂的常規施工方法為:在筒倉的側壁施工完畢之后,在筒倉內搭設由橫桿、豎桿及斜撐桿構成的豎向排架,在豎向排架上設置倉頂的模板、綁扎鋼筋、一次性澆筑混凝土形成厚度的倉頂,在倉頂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拆除排架及模板。此方法依靠豎向排架作為鋼筋及混凝土澆筑的承載力,但豎向排架在搭建和拆除施工的周期較長,且人工成本較高和豎向排架的材料成本較高,而且搭建和拆除施工的速度都很慢,不適用于工期短的快速施工。豎向排架在搭建或者拆除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桿件掉落砸傷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事故,導致豎向排架的安全風險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筒倉及其倉頂的施工方法、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以解決施工周期長、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及安全風險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包括緊貼設置在筒倉的倉壁之內的充氣氣囊,所述充氣氣囊設置有充氣孔或者充氣管道,所述充氣孔或者充氣管道連通有風機;所述充氣氣囊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柱體部分和弧體部分,所述柱體部分與倉壁的高度相等,所述柱體部分的形狀與所述倉壁圍合而成的內腔形狀相匹配;所述弧體部分高于倉壁,所述弧體部分的形狀與待施工的倉頂的形狀相匹配,所述弧體部分為氣囊型支模體系的模板。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還包括涂布在所述弧體部分上表面的涂層。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所述涂層為聚氨酯層。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倉頂的施工方法,在筒倉的倉壁施工完畢之后,設置上述的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在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上綁扎鋼筋并澆筑混凝土形成弧體形狀的倉頂。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圓弧形倉頂的施工方法,將總厚度的待施工的倉頂分為多層頂板施工,并以前一層頂板為自承受力的輔助承載體進行后一層頂板的施工。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倉頂的施工方法,所述多層頂板施工的方法,包括:
在倉頂的氣囊型支模體系上綁扎鋼筋形成前一層鋼筋籠,對前一層鋼筋籠進行混凝土澆筑,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前一層頂板;
待前一層頂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之后,以前一層頂板為自承受力的輔助承載體在其上綁扎鋼筋形成后一層鋼筋籠,對后一層鋼筋籠進行混凝土澆筑,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后一層頂板。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倉頂的施工方法,待最后一層頂板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之后,拆除氣囊型支模體系。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倉頂的施工方法,所述倉壁為圓筒體,所述充氣氣囊的柱體部分為與所述圓筒體的內徑相匹配的圓柱體,所述弧體形狀的倉頂為1/2以下的空心圓球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35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