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發光器件的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2633.1 | 申請日: | 2020-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49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恩濤;方仁杰;劉叔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87/04 | 分類號: | C07D487/04;C07D519/00;C07F7/08;C09K11/06;H01L51/30;H01L51/4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孚睿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74 | 代理人: | 葛凡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區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發光 器件 有機化合物 及其 應用 有機 電致發光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化合物,其為式(I)所示的結構:其中,X1~X4各自獨立的為N或CR;L1為單鍵、芳香基殘基;L2為單鍵、芳香基殘基;L1和L2不同時為單鍵;m、n為1~3的整數;L1為單鍵時,m為1;L2為單鍵時,n為1,Ar1、Ar2各自獨立地為H、C1~C12的烷基、C1~C12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的雜芳基、氰基,Ar1、Ar2不同時為H,Ar1、Ar2不同時為C1~C12的烷基,Ar1、Ar2不同時為C1~C12的烷氧基。本發明還提供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還涉及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s)是一類具有類三明治結構的器件,包括正負電極膜層及夾在電極膜層之間的有機功能材料層。對OLED器件的電極施加電壓,正電荷從正極注入,負電荷從負極注入,在電場作用下正負電荷在有機層中遷移相遇復合發光。由于OLED器件具有亮度高、響應快、視角寬、工藝簡單、可柔性化等優點,在新型顯示技術領域和新型照明技術領域備受關注。目前,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新型照明燈具、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產品的顯示面板,進一步還將向電視等大尺寸顯示產品應用領域擴展,是一種發展快、技術要求高的新型顯示技術。
隨著OLED在照明和顯示兩大領域的不斷推進,人們對于其核心材料的研究也更加關注。這是因為一個效率好、壽命長的OLED器件通常是器件結構以及各種有機材料的優化搭配的結果,這就為化學家們設計開發各種結構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常見的功能化有機材料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空穴阻擋材料、電子注入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子阻擋材料以及發光主體材料和發光客體(染料)等。
為了制備驅動電壓更低、發光效率更好、器件使用壽命更長的OLED發光器件,實現OLED器件的性能不斷提升,不僅需要對OLED器件結構和制作工藝進行創新,更需要對OLED器件中的光電功能材料不斷研究和創新,以制備出具有更高性能的功能材料。基于此,OLED材料界一直致力于開發新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以實現器件低啟動電壓、高發光效率和更優的使用壽命。
為了滿足上述需求,開發新的空穴阻擋材料或者電子傳輸材料一直是產業界致力的方向。在專利文獻CN109906225A中曾公開了以下化合物,其有著比較適合作為空穴阻擋層或者電子傳輸層的電氣特征性能。
然而,為了進一步滿足對OLED器件的光電性能不斷提升的需求,以及移動化電子器件對于節能的需求,上述化合物的電子注入能力和遷移率仍無法滿足需求。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其使用本發明的上述有機化合物作為空穴阻擋材料,具有高發光效率和低啟動電壓。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化合物,所述有機化合物具有較強的電子注入及遷移能力能有效的改善電子從電子傳輸層到發光層間的注入與傳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化合物,該化合物作為有機功能材料應用于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作為空穴阻擋材料和電子傳輸材料時,能夠有效降低器件的驅動電壓,提升器件發光效率。為達此目的,發明人潛心研究,開發出以下有機化合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為式(I)所示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26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