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2092.2 | 申請日: | 2020-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232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沈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桐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A61L29/08;A61L29/10;A61L29/16;A61L2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張靜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臺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狹窄 載藥球囊 | ||
1.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包括導管(1)、固定連接體(2)、內膜體(5)和外膜體(6),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膜體(5)設置在導管(1)的徑向外側,所述內膜體(5)的外側設置有固定連接體(2),所述內膜體(5)除固定連接體(2)外的剩余部分上至少設有移動部,所述固定連接體(2)與導管(1)的外壁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體(6)與內膜體(5)之間形成有充盈囊腔,所述外膜體(6)的外壁上設有至少一在充盈囊腔未充盈前形成的、其內載有藥劑(602)并在充盈囊腔被充盈后展開以使載有的藥劑(602)脫離出來的載藥腔,所述移動部在充盈囊腔的充盈過程中向導管(1)的徑向外側移動以在充盈囊腔完全充盈后與導管(1)之間形成利于血流通過的中空通道(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球囊還包括充盈通道(3),所述充盈通道(3)與充盈囊腔相連,以通過充盈通道(3)向充盈囊腔內注入介質,所述移動部的部分在充盈囊腔未充盈前與導管(1)外壁粘結閉合和在充盈囊腔充盈到位后與導管(1)外壁分離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體(6)和內膜體(05)之間設置有牽拉帶(7)。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盈通道(3)的入口設有充盈閥門體,所述充盈通道(3)的出口設置在固定連接部(2)處,并與充盈囊腔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藥腔包括相對設于外膜體(6)的外壁上的外膜褶皺體(603),且外膜褶皺體(603)的徑向內側相接,外膜褶皺體(603)的徑向外側形成適于在充盈囊腔未充盈前粘結閉合和在充盈囊腔充盈后分離開的開口(601),所述外膜褶皺體(603)成對稱型左、右分布設置,所述外膜褶皺體(603)在靠近開口(601)處的部位在充盈囊腔未充盈前粘結閉合和在充盈囊腔充盈后分離開,在充盈囊腔未充盈前的移動部的部分包括:適于與導管(1)粘結的導管粘結體(501),內膜褶皺體(502)的徑向外側相接,所述內膜褶皺體(502)的徑向內側分別與相應的導管粘結部(501)相接,所述內膜褶皺體(502)在靠近開口(601)處的部位在充盈囊腔未充盈前粘結閉合和在充盈囊腔充盈后分離開,所述開口(601)處的粘結力小于外膜褶皺體(603)的粘結力,所述導管粘結體(501)與導管(1)的粘結力小于內膜褶皺體(502)的粘結力,以在充盈囊腔的充盈過程中,所述開口(601)處、外膜褶皺部(603)、導管粘結部(501)和導管(1)之間的粘結處和內膜褶皺體(502)依次脫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膜褶皺體(502)成對稱型左、右分布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601)、外膜褶皺體(603)、導管粘結體(501)與導管(1)之間的粘結處、內膜褶皺體(502)的粘結處均采用透明質酸鈉粘結。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602)采用平滑肌增生藥物,在充盈囊腔充盈后,所述固定連接體(2)在內膜體(5)的外壁上占用的弧長對應的中心角小于180度,充盈通道(3)成對稱型左、右分布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冠脈狹窄的載藥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體(6)表面設置有親水涂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桐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桐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209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