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多工位工作臺及焊接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90215.9 | 申請日: | 2020-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11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書祥;程遠;李瑞峰;劉江華;郭振;王小滿;張考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聯(lián)空智能增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47 | 分類號: | B23K37/047;B23K37/04;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張磊 |
| 地址: | 211000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空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工位 工作臺 焊接 方法 | ||
1.一種多工位工作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位框架,工件與工位框架可拆卸連接,所述工位框架和工件與地面呈預定夾角;
與地面固定連接的轉臺裝置,所述工位框架設置有三個或四個,所述工位框架與轉臺裝置固定連接,所述轉臺裝置驅動工位框架轉動至預定位置;
還包括至少一個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固定安裝在轉臺裝置的底端,所述排氣裝置從轉臺裝置向工位框架方向排氣;
還包括與工位框架固定連接的液冷裝置,所述液冷裝置包括與工位框架固定連接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內(nèi)流動有冷卻液;
多工位工作臺還包括與轉臺裝置固定連接的旋轉換液裝置,旋轉換液裝置包括與轉臺裝置固定連接的圓柱殼體,以及套接在圓柱殼體外側的回轉環(huán),回轉環(huán)與圓柱殼體密封連接,工位框架與回轉環(huán)固定連接,圓柱殼體包括與散熱器的出液端連通的冷液腔,以及與散熱器的進液端連通的熱液腔,圓柱殼體的外側開有與冷液腔連通的出液口,以及與熱液腔連通的回液口,圓柱殼體的出液口與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的冷凝管的進液口連通,圓柱殼體的回液口與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的冷凝管的出液口連通;
轉臺裝置工作時帶動工位框架和回轉環(huán)繞圓柱殼體的中心軸旋轉預定角度,使原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的冷凝管代替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的冷凝管與圓柱殼體的出液口連通;
在轉臺裝置工作時回轉環(huán)對圓柱殼體的出液口和回液口進行密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多工位工作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位于工位框架遠離轉臺裝置一側的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向工位框架方向排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多工位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框架上固定安裝有至少兩個冷凝管,位于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的冷凝管與位于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的冷凝管連通,所述冷凝管內(nèi)的冷卻液從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向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方向流動,所述冷卻液將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的熱量向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方向輸送。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多工位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框架的底端還固定安裝有至少兩個限位裝置,工件與限位裝置抵接配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多工位工作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工位框架固定連接的至少四個夾緊裝置,所述工位框架的頂端和底端各固定安裝有至少兩個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包括與工位框架固定連接的支座,與支座固定連接的動力源,以及與動力源固定連接的壓塊,所述動力源驅動壓塊向工位框架方向位移,工件與壓塊抵接配合。
6.基于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多工位工作臺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個與轉臺裝置固定連接的工位框架,所述工位框架繞轉臺裝置的中心軸圓周分布,三個工位框架分別是拆裝工位的工位框架、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以及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
S1. 在拆裝工位的工位框架上安裝至少一個工件之后使用轉臺裝置將拆裝工位的工位框架轉動至焊接工位,然后工作人員或焊接機器人對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上的工件進行焊接工作;
S2. 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上的工件焊接工作完成后,使用轉臺裝置將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轉動至冷卻工位,同時拆裝工位的工位框架轉動至焊接工位;
S3. 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上的工件冷卻預定時間后,轉動至拆裝工位后在拆裝工位更換工位框架上的工件;
S4. 在工件冷卻過程中,焊接工位的焊接工作已完成,而冷卻時間小于預定時間,則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轉動至拆裝工位繼續(xù)冷卻,工件在冷卻工位和拆裝工位冷卻的總時間超過預定時間后,在拆裝工位更換工位框架上的工件;
S5. 在焊接過程中,排氣裝置從轉臺裝置向工位框架方向排氣;
S6. 在焊接過程中,冷凝管內(nèi)的冷卻液從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向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方向流動,冷卻液將冷卻工位的工位框架的熱量向焊接工位的工位框架方向輸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聯(lián)空智能增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京聯(lián)空智能增材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021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