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網式金屬陶瓷基板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89387.4 | 申請日: | 2020-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24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思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鑫力能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1/10 | 分類號: | C22C1/10 |
| 代理公司: | 沈陽鼎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45 | 代理人: | 段新穎 |
| 地址: | 274112 山東省菏澤市定***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網式 金屬陶瓷 板材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內網式金屬陶瓷基板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按配比稱取陶瓷粉體60-80份、水10-20份、粘結劑10-20份、增塑劑2-5份和分散劑1-3份均勻混合后得到陶瓷漿料;
S2、將陶瓷漿料分為等分的兩份,取其中一份與質量占比10-20%的成網微球均勻混合;
S3、將混合后成網微球的陶瓷漿料注入至成網模具內,然后施加磁場作用迫使成網微球進行均勻分布,隨后注入剩余的陶瓷漿料;
S4、靜置2-3h后待陶瓷漿料半固化后開始加熱至60-80℃,觸發成網微球的分解動作,從而在半固化的陶瓷漿料形成豎直貫通的孔道;
S5、加熱持續3-5min后停止加熱并自然冷卻,靜置4-6h后待完全固化取出得到陶瓷坯體;
S6、將陶瓷坯體送入燒結設備內,在1000-1800℃的溫度下燒結2-6h,取出陶瓷基體后與熔融的金屬或合金浸滲,冷卻后得到內網式金屬陶瓷基板材料;
步驟S1中的所述粘結劑為聚乙烯醇縮丁醛,所述增塑劑為聚乙二醇,所述分散劑為三油酸甘油酯;
所述成網微球包括分解節點球(1),所述分解節點球(1)一端覆蓋有磁吸層(2),所述分解節點球(1)上鑲嵌連接有多個環形陣列分布的導熱碳纖維(3),所述導熱碳纖維(3)遠離分解節點球(1)一端連接有磁性端頭(4),所述磁性端頭(4)遠離導熱碳纖維(3)一端鑲嵌連接有重熔顆粒(5);
所述分解節點球(1)包括熱解外衣(11)、水解層(12)和導熱芯球(13),所述導熱芯球(13)設于熱解外衣(11)內,且水解層(12)填充于熱解外衣(11)和導熱芯球(13)之間,所述導熱碳纖維(3)依次貫穿熱解外衣(11)和水解層(12)與導熱芯球(13)連接;
所述熱解外衣(11)和導熱碳纖維(3)均采用硬性導熱材料制成,所述水解層(12)采用泡騰崩解劑制成,所述導熱芯球(13)采用遇熱分解的物質制成;
所述導熱碳纖維(3)的長度與分解節點球(1)的直徑比為1:0.8-1.2,所述重熔顆粒(5)采用低熔點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成網模具包括相匹配的定模板(6)和動模板(7),所述定模板(6)上端開設有型槽,所述動模板(7)下端開設有移動槽,所述移動槽內滑動連接有與型槽相匹配的電加熱板(9),所述電加熱板(9)上端安裝有多個均勻分布的電磁鐵(10),所述電加熱板(9)與移動槽底壁之間連接有一對升降油缸(8);步驟S6中所述熔融的金屬或合金為Al、Ag、Cu及其合金;步驟S6中陶瓷坯體先在200-300℃的溫度下燒結30-40min,再升溫到600-800℃燒結40-60min,然后升溫至1000℃以上燒結60-90min,接著降溫至600-800℃保溫30-40min,最后自然冷卻至室溫;步驟S6中在氮氣的保護下,將熔融的金屬或合金在氣壓5-10MPa的條件下浸漬至陶瓷基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鑫力能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鑫力能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938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