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87753.2 | 申請日: | 2020-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60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fā)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翡瓊 |
| 主分類號: | H02N2/04 | 分類號: | H02N2/04;H02N2/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119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伸縮 效應 馬達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包括:基底、第一磁致伸縮部、第一微米棒、第二微米棒,第一磁致伸縮部周期性地置于基底的上表面,第一微米棒和第二微米棒分別豎直地置于第一磁致伸縮部上表面的兩端。應用時,在磁場的作用下,第一磁致伸縮部伸長或收縮,帶動位于第一磁致伸縮部上的第一微米棒和第二微米棒振動,將磁場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本發(fā)明能夠實現(xiàn)較高效率的磁能機械能轉化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微馬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微馬達系統(tǒng)在微納機械、臨床醫(yī)學、環(huán)境治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磁場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基于磁場的微馬達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現(xiàn)有技術中的磁能機械能轉化效率低,限制了基于磁場的微馬達系統(tǒng)的應用。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包括:基底、第一磁致伸縮部、第一微米棒、第二微米棒,第一磁致伸縮部周期性地置于基底的上表面,第一微米棒和第二微米棒分別豎直地置于第一磁致伸縮部上表面的兩端。
更進一步地,第一磁致伸縮部為長方體。
更進一步地,第一磁致伸縮部的磁致伸縮系數(shù)為負值。
更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二磁致伸縮部,第二磁致伸縮部固定連接第一微米棒的中部和第二微米棒的中部。
更進一步地,第二磁致伸縮部呈懸空狀態(tài)。
更進一步地,第二磁致伸縮部的磁致伸縮系數(shù)為正值。
更進一步地,第一微米棒的高度與第二微米棒的高度相等。
更進一步地,還包括彈性材料層,彈性材料層置于基底上,第一磁致伸縮部置于彈性材料層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包括:基底、第一磁致伸縮部、第一微米棒、第二微米棒,第一磁致伸縮部周期性地置于基底的上表面,第一微米棒和第二微米棒分別豎直地置于第一磁致伸縮部上表面的兩端。應用時,在磁場的作用下,第一磁致伸縮部伸長或收縮,帶動位于第一磁致伸縮部上的第一微米棒和第二微米棒振動,將磁場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本發(fā)明應用磁致伸縮材料實現(xiàn)從磁能到機械能的轉化,由于磁致伸縮材料的能量轉化效率高,本發(fā)明能夠實現(xiàn)較高效率的磁能機械能轉化效率。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圖2是又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圖中:1、基底;2、第一磁致伸縮部;3、第一微米棒;4、第二微米棒;5、第二磁致伸縮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如圖1所示,該基于磁致伸縮效應的微馬達系統(tǒng)包括:基底1、第一磁致伸縮部2、第一微米棒3、第二微米棒4。基底1為非磁性材料。優(yōu)選地,基底1為二氧化硅材料。第一磁致伸縮部2為長方體。第一磁致伸縮部2周期性地置于基底1的上表面。第一磁致伸縮部2的磁致伸縮系數(shù)為負值。第一磁致伸縮部2的材料可以為鎳或稀土合金材料。在磁場作用下,第一磁致伸縮部2的長度縮短。第一微米棒3和第二微米棒4分別豎直地置于第一磁致伸縮部2上表面的兩端。第一微米棒3和第二微米棒4的材料為非磁性材料。第一微米棒3和第二微米棒4的材料可以為硅,硅材料具有良好的彈性。但是,第一微米棒3和第二微米棒4的材料不限于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翡瓊,未經劉翡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77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