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接口地址的通告方法、網絡設備可達性的校驗方法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86960.6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22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儲伯森;蔣宇;李良格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5/745 | 分類號: | H04L45/745;H04L4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楊廣宇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口 地址 通告 方法 網絡設備 可達性 校驗 設備 | ||
1.一種接口地址的通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網絡設備生成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第3版OSPFv3報文,所述OSPFv3報文為OSPFv3問候hello報文或者OSPFv3數據庫描述DD報文,所述OSPFv3報文包括第一接口的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全局單播地址,所述第一接口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包括的接口,所述第一網絡設備通過所述第一接口與第二網絡設備連接;
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向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所述OSPFv3報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SPFv3報文包括本地鏈路信令LLS數據塊,所述LLS數據塊包括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LS數據塊包括接口地址類型長度值TLV,所述接口地址TLV的類型用于標識所述接口地址TLV攜帶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所述接口地址TLV的值包括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
4.一種網絡設備可達性的校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網絡設備從第一網絡設備接收第一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第3版OSPFv3報文,所述第一OSPFv3報文為OSPFv3問候hello報文或者OSPFv3數據庫描述DD報文,所述第一OSPFv3報文包括第一接口的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全局單播地址,所述第一接口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包括的接口,所述第一網絡設備通過所述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網絡設備連接;
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可達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可達性,包括:
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端點三層交叉連接段標識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可達性,所述End.X SID為所述第二網絡設備本地用于標識所述第一網絡設備與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之間的三層連接的互聯網協議第6版段路由段標識SRv6 SID,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端點三層交叉連接段標識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可達性,包括:
所述第二網絡設備對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地址與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進行匹配;
若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地址與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相同,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確定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可達。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端點三層交叉連接段標識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可達性,包括:
所述第二網絡設備對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地址與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進行匹配;
若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地址與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不同,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確定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不可達。
8.根據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可達性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可達,所述第二網絡設備通告第二OSPFv3報文,所述第二OSPFv3報文用于發布所述End.X SID。
9.根據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使用所述第一接口的IPv6全局單播地址,校驗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的可達性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End.X SID綁定的下一跳不可達,所述第二網絡設備不通告所述End.X SI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696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