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材料吊掛桿件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86774.2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86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徐忠海;鄒肖燦;王榮國;赫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烯創先進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00 | 分類號: | B64C1/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龍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材料 吊掛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吊掛桿件結構,所述桿件結構包括兩個金屬接頭和一個復合材料筒身,其中:所述復合材料筒身的兩端分別與金屬接頭連接;所述金屬接頭包括兩個金屬耳片和一個金屬連接結構,兩個金屬耳片設置在金屬連接結構的首端,金屬連接結構的末端與復合材料筒身內筒的端部連接。本發明采用的是復合材料與金屬相互結合的結構,大大減輕了結構體的重量,提高了結構效率。本發明為復合材料與金屬結合的連桿一體式設計并且承受載荷的結構方案,這樣能充分利用結構材料,減少結構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飛機減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飛機吊掛盒傳力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復合材料與金屬結合的桿件結構。
背景技術
飛機的發展主要以低成本、高運載能力為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解決的是結構減重問題。吊掛盒段下連桿是吊掛盒段的重要傳力零件,用于連接吊掛盒段底部和機翼下翼面,傳遞發動機推力。傳統飛機,包括B737、B777、C919飛機均采用金屬材料,但隨著復合材料技術的進步,相比于傳統鋼制連桿結構,如果吊掛連桿采用金屬和復合材料相結合,可以減重50%~60%,潛在經濟效益巨大。因此,發展復合材料連桿是實現飛機減重目的的關鍵技術之一。
現有采用復合材料的連桿結構,與鋼質的同類構件相比重量降低了35%。但是對于設計人員來說,如何保證復合材料結構的設計符合纖維特性并且確保構件在使用時安全可靠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與金屬結構相比,復合材料在載荷情況下的行為更復雜,所以不能簡單地用纖維復合結構替代金屬結構。
連桿作為飛機中的關鍵部件,其研制技術直接決定其性能,而其性能又對飛機有很大的影響,如連桿在工作過程中主要承受拉伸載荷和壓縮載荷,其服役過程中的可靠性顯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復合材料筒和金屬接頭之間的耐久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復合材料連桿的筒身和金屬接頭之間的耐久性差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吊掛桿件結構。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復合材料吊掛桿件結構,包括兩個金屬接頭和一個復合材料筒身,其中:
所述復合材料筒身的兩端分別與金屬接頭連接;
所述金屬接頭包括兩個金屬耳片和一個金屬連接結構,兩個金屬耳片設置在金屬連接結構的首端,金屬連接結構的末端與復合材料筒身內筒的端部連接。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采用的是復合材料與金屬相互結合的結構,大大減輕了結構體的重量,提高了結構效率。
2、本發明的主要減重在復合材料筒身結構上,由于連桿主要承受拉力和壓力,本發明設置的復合材料筒身的鋪層角度能使得復合材料有效承受拉力和壓力,通過螺栓連接增加連桿的筒身和金屬接頭之間的耐久性。
3、本發明為復合材料與金屬結合的連桿一體式設計并且承受載荷的結構方案,這樣能充分利用結構材料,減少結構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未纏復合材料的金屬接頭的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的連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金屬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金屬接頭的部分正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烯創先進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烯創先進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67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