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操作桿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86633.0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25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1 |
| 發明(設計)人: | 稻吉廣共;是川洋斗;山下勇太;村上雅規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牧田 |
| 主分類號: | G05G1/04 | 分類號: | G05G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蔣國偉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操作 裝置 | ||
操作桿裝置具有螺栓、螺母、和沿與螺栓的軸線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的第1板及第2板。操作桿裝置構成為,當在第1板的第2端部和第2板的第4端部在軸線的方向上分離的狀態下第1板和第2板向第2端部和第4端部彼此接近方向的相對移動時,第1板通過以在交叉方向上位于第1卡合部與第2端部之間的支點為中心進行旋轉而從第1卡合部和螺栓或者螺母的非圓形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向第1卡合部和非圓形部不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位移,據此解除對第1板相對于非圓形部的相對旋轉的限制。根據本發明,能夠提高在加工機中用于擰緊螺栓或螺母或者旋松螺栓或螺母的操作桿裝置的可操作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操作桿裝置(lever?apparatus)。
背景技術
被稱為便攜式圓鋸(下面簡稱為圓鋸)的便攜式切割機具有:大致矩形的基座,其具有用于抵接于被切割件的下表面;和主體部。主體部具有電動機和大致圓形的鋸片,其中大致圓形的所述鋸片被稱為圓鋸片,被電動機驅動而旋轉。主體部被配置在基座的下表面的相反側,但鋸片的一部分貫穿設置在基座上的通孔,超過基座的下表面而突出。當使用該切割機時,使用者在鋸片旋轉的狀態下使基座的下表面抵接于被切割件,且移動切割機。據此,超出下表面而突出的鋸片沿切割機的移動方向來切割被切割件。
作為這種圓鋸的一種,熟知有通過使主體部以支軸為中心進行搖擺,能夠調整鋸片的突出量的類型,在這種圓鋸中,為了固定主體部相對于基座的傾斜位置而使用操作桿裝置。作為這種操作桿裝置,例如已知有具有螺栓、螺合于螺栓的螺母和卡合于螺母外周的操作桿的操作桿裝置。在該操作桿裝置中,螺栓貫穿深度引導件(depth?guide)和鋸片外殼(blade?case),其中,所述深度引導件被固定于基座側;所述鋸片外殼被固定于主體部側,用于收納鋸片。通過使用操作桿來擰緊螺母,深度引導件和鋸片外殼被沿螺栓的軸線方向擰緊,深度引導件與鋸片外殼的相對位置被固定。
在該操作桿裝置中,由于操作桿的旋轉操作空間的制約,大多數情況下,以當將操作桿旋轉操作到螺母被完全擰緊的位置(以下還稱為鎖定位置)時操作桿位于接近基座的位置的方式,來調整操作桿相對于螺母的安裝角度。
在該情況下,當由于反復使用操作桿裝置而導致結構零部件發生變形時,操作桿的鎖定位置向接近基座的方向偏移,手指難以進入操作桿的頂端與基座的間隙,易于產生難以將操作桿旋轉的狀態。
對于這種問題,下述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能夠變更操作桿相對于螺母的安裝角度的操作桿裝置。根據該操作桿裝置,能夠不使用工具而變更操作桿相對于螺母的安裝角度。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1-47401號
發明內容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操作桿裝置要求用戶進行用手指抓住位于螺栓附近的結構零部件的小的部分,使該部分沿螺栓的軸線方向移動這樣的靈巧的操作,因此,在用戶的可操作性方面存在改良的余地。尤其是,這種操作桿裝置大多數情況下被配置在狹窄的場所(例如,鋸片外殼與電池組之間的小的空間)。在這種配置下,手指無法到達螺栓附近,其結果,還存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操作桿裝置難以進行所需的操作的情況。上述問題并不限定于上述結構的操作桿裝置和圓鋸,同樣存在于在各種加工機中使用的操作桿裝置、即具有螺栓和螺合于螺栓的螺母,且用于擰緊螺栓或者螺母的任意的操作桿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在加工機中用于擰緊或旋松螺栓或者螺母的操作桿裝置的可操作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牧田,未經株式會社牧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66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面巡檢具有取樣功能的無人機
- 下一篇:基于BIM的移動樓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