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負壓隔離艙的數據交互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85686.0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61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子洪;郭海濤;馬成群;毛一薦;任曉梅;周翔;萇飛霸;郭宇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G10/02 | 分類號: | A61G10/02;A61B5/00;A61B5/021;A61B5/318;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隔離 數據 交互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醫學目的的治療室領域,具體涉及基于負壓隔離艙的數據交互系統,包括隔離艙體,隔離艙體上設有對內部氣體進行抽吸過濾的負壓過濾模塊和用于進氣的進氣口,隔離艙體上開設有多個操作手孔,操作手孔內壁上固定連接有密閉的橡膠手套,還包括位于隔離艙體內的無線采集子系統和位于隔離艙體外的無線接收子系統,無線采集子系統采集隔離艙體內患者的身體數據無線發送至無線接收子系統,無線接收子系統接收身體數據并進行顯示。本發明無需在身體數據采集后以數據線進行發送,無需在隔離艙體上開設孔洞或通道來容納數據線,提高隔離艙體的密閉性,降低細菌或病原體漏出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學目的的治療室領域,具體涉及基于負壓隔離艙的數據交互系統。
背景技術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例如埃博拉出血熱病、SARS相關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和MERS病毒等,傳染病的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微生物極容易通過呼吸產生的飛沫等途徑進行傳播,所以,對傳染病患者需要進行隔離治療。當患有傳染病的患者需要轉運時,患者在轉運過程中需要全程隔離在負壓隔離艙內,以有效地將患者與外界隔離開,避免交叉感染。
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重癥患者來說,通過負壓隔離艙轉運患者時,需要通過負壓隔離艙內的監護器等監護設備來監測患者的身體指標,如心電監護、血壓監護和血氧監護等,在監測到患者的身體指標后,通過監護設備上連接的數據導聯線將身體指標傳輸出來進行顯示查看,數據導聯線貫穿過負壓隔離艙進行傳輸。如公開號為CN111281710A的專利公開一種便攜式負壓全息消毒隔離艙,包括車架和艙體,艙體可拆卸地設置在車架上,車架上設有排氣閥,艙體上設有進氣閥,進氣閥和排氣閥分別與艙體內部連通;艙體包括艙壁、艙頂和遞物筒,艙壁包括首尾連接的第一折段、第二折段、第三折段和第四折段,車架封堵在艙壁的底部;艙頂的四周垂直設有第一折彎部,第一折彎部分別與第一折段、第二折段、第三折段和第四折段連接,艙頂蓋合在艙壁的頂部上;遞物筒設置在艙壁上并向艙體內部延伸,遞物筒至少包括一個腔體,腔體的兩端分別與艙體的內部和外部連通,腔體的兩端上均設有第一彈性密封圈。
但是,現有這種設置專門的遞物通道,以及貫穿出負壓隔離艙的數據導聯線容易讓病原體擴散到外部環境中引起交叉感染,若不通過數據導聯線傳輸出身體指標,監護設備在負壓隔離艙內不方便隨時查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基于負壓隔離艙的數據交互系統,以解決現有負壓隔離艙容易因設置遞物通道引起病原體擴散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基于負壓隔離艙的數據交互系統,包括隔離艙體,所述隔離艙體上設有對內部氣體進行抽吸過濾的負壓過濾模塊和用于進氣的進氣口,所述隔離艙體上開設有多個操作手孔,所述操作手孔內壁上固定連接有密閉的橡膠手套,還包括位于隔離艙體內的無線采集子系統和位于隔離艙體外的無線接收子系統,所述無線采集子系統采集隔離艙體內患者的身體數據無線發送至無線接收子系統,所述無線接收子系統接收身體數據并進行顯示。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對隔離艙體內患者的身體數據采集后以無線方式發送出后以無線方式進行接收,無需在身體數據采集后以數據線進行發送,無需在隔離艙體上開設孔洞或通道來容納數據線,提高隔離艙體的密閉性,降低細菌或病原體漏出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
進一步,所述無線采集子系統包括采集模塊、控制模塊和無線發射模塊,所述采集模塊采集隔離艙體內患者的身體數據,所述控制模塊獲取身體數據發送至無線發射模塊,所述無線發射模塊將身體數據發送至無線接收子系統。
有益效果是:通過無線發射模塊將隔離艙體內部監測到的身體數據以無線方式傳送出來,身體數據傳送不會造成病菌的傳播。
進一步,所述無線接收子系統包括無線接收模塊、處理模塊和顯示模塊,所述無線接收模塊接收身體數據發送至處理模塊,所述處理模塊獲取身體數據進行處理,所述處理模塊將處理后的身體數據發送至顯示模塊進行顯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56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