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智能變電站的5G遠程自動檢測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85482.7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38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石建羽;石興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華電聯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18 | 分類號: | H01B7/18;H01B7/282;H01B7/08;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魏潔 |
| 地址: | 518101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智能 變電站 遠程 自動檢測 電纜 | ||
1.一種基于智能變電站的5G遠程自動檢測電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護管(1),所述保護管(1)的外側安裝有若干組檢測環(2),所述保護管(1)的內部安裝有電纜管一(5),所述電纜管一(5)的頂端與底端均安裝有膨脹管一(3)與兩組膨脹管二(4);
所述膨脹管一(3)與膨脹管二(4)的內部均填充有橡膠層(6),貫穿所述橡膠層(6)的前端開設有若干組擴張孔(7),所述膨脹管一(3)與膨脹管二(4)之間安裝有傳輸管(8),所述檢測環(2)的外側安裝有信號傳遞模塊(10),且檢測環(2)的一端安裝有連接軸(9),所述檢測環(2)的另一端安裝有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的一端安裝有測溫器(11);
所述電纜管一(5)的內側安裝有隔熱層(18),所述隔熱層(18)的內部安裝有定型環(13),所述隔熱層(18)的內側安裝有金屬導熱層(16),所述金屬導熱層(16)的內部安裝有四組線芯(14),且金屬導熱層(16)的內部安裝有六組鎖定管(15),所述金屬導熱層(16)的一端安裝有連接柱(17),
所述保護管(1)的內側安裝有拉伸層(22),拉伸層(22)的內部安裝有若干組連接組(19),若干組連接組(19)之間安裝有拉伸條(20),所述拉伸層(22)內側安裝有干燥層(21);
所述膨脹管一(3)的一側與保護管(1)的內側固定連接,膨脹管一(3)的另一側與電纜管一(5)的外側固定連接;
所述電纜管一(5)的外側與膨脹管二(4)固定連接,保護管(1)的外側開設有若干組限位槽,檢測環(2)位于限位槽外側;
所述測溫器(11)與連接柱(17)接觸連接,測溫器(11)與信號傳遞模塊(10)通信連接,線芯(14)的外側安裝有電纜管二,固定座(12)的外側安裝有兩組固定栓;
所述隔熱層(18)內部開設有真空槽,干燥層(21)的內部填充有明礬顆粒與陶粒,拉伸層(22)由絕緣橡膠組成;
該電纜在使用時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使用時將首先保護管(1)展開,當保護管(1)鋪設完成后,將膨脹管一(3)的一端開啟,之后向膨脹管一(3)的內部灌輸空氣,配合擴張孔(7)自身的形狀張力,將橡膠層(6)展開,隨著空氣的灌入,膨脹管一(3)的空氣會通過傳輸管(8)進入膨脹管二(4)中,隨著膨脹管一(3)與膨脹管二(4)支撐將保護管(1)支撐為圓環形;
步驟二:隨著保護管(1)內側的逐漸膨脹,會將若干組連接組(19)一起向外膨脹,當膨脹到預定形狀時,拉伸條(20)處于拉伸狀態,從而限制保護管(1)的形狀,此時拉伸層(22)與干燥層(21)與同時被拉伸,隨著干燥層(21)展開,讓干燥層(21)內部的明礬顆粒與陶粒分離,對保護管(1)的內部進行吸潮干燥處理,利用隔熱層(18)中開設的真空槽減少熱傳遞,通過鎖定管(15)限制線芯(14)的位置,通過定型環(13)保持電纜管一(5)的形態;
步驟三:之后將檢測環(2)配合連接軸(9)的轉動與保護管(1)外側的限位槽結合,之后將測溫器(11)插入保護管(1)與電纜管一(5)中,并與連接柱(17)相結合,之后利用固定座(12)外側的兩組固定栓,將檢測環(2)固定連接,從而將測溫器(11)固定在保護管(1)內側,電纜線芯(14)通電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壓、電流和溫度,電壓和電流被檢測環(2)檢測出數值,線芯(14)外側的金屬導熱層(16),可以和線芯(14)產生的溫度進行熱交換,從而讓線芯(14)的溫度傳遞給連接柱(17),所有信息接收到以后,由信號傳遞模塊(10)將信息傳遞出去,完成整個電纜的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華電聯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華電聯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548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